昨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時,稱讚香港人「有橋」、「食腦」,懂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而且每次香港都會變得更成功,更出眾。
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有橋」和「食腦」是很傳神的詞彙。粵語中「有橋」的「橋」(kiu),並非指「橋樑」,而是指「計劃」、「想法」、「點子」。形容一個人「有橋」,即是說他「有計劃」、「有想法」、「有點子」,香港人更通俗的講法是「有諗頭」。日常生活中,高明的辦法和對策是「好橋」。
翻查資料,粵語中的「橋」源於粵劇戲班,是「橋段」的意思。其後過渡到電影界,編寫劇本要「度橋」,構思橋段、策劃電影情節。
至於「食腦」(sik nou),當然不真的「吃」。粵語中的「食」,有「依靠」或者「運用」的含意,「食腦」是「用腦」、「動腦筋」、運用智慧的意思。李家超說港人「有橋」和「食腦」,是稱讚香港市民面對難題和逆境時,懂得運用智慧去解決困難。 大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