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大舉行「機械人創科開放日」,展示逾30項最前沿的機械人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器人研究所與香港科技園公司於昨日舉辦「香港中文大學機械人創科開放日」活動,展示逾30項最前沿的機械人研究成果。
展出的重點項目包括「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微型機械人平台」,展示微型機械人在血管中的作業機制及研究成果,能以遙距控制進入人體深層血管,疏通堵塞血管,治療血栓;另一重點項目「自動化樓宇結構檢查和管理平台」,以無人機及人工智能技術檢查建築物內外情況,協助物業管理維修。\大公報實習記者 魏溶
開放日展示了超過30項由中大研究團隊、衍生企業及InnoHK中心開發、適用於多種應用的尖端機械人技術。
納米機械人深入血管治血栓
展出的重點研究項目之一,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團隊研究開發的「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微型機械人平台」,通過利用納米機械人集群和磁驅動系統,在細小血管中實現高效的主動藥物遞送,提高藥物作用時間及控制藥物使用量;亦可以通過與血凝塊之間的化學─機械相互作用提高溶血栓效率。
研究團隊負責人陳啟楓教授表示,該平台最大尺寸的微型機械人長度為2毫米,直徑0.5毫米,而納米機械人的大小僅200納米,能以磁場方法遙距控制進入人體深層血管,疏通堵塞血管,治療血栓。陳啟楓續說,目前已經在豬體內進行了動物實驗,實驗結果顯示通過微型機械人給藥劑量可以減少42倍,藥物作用速度可提高20倍,期望三至五年內做人體實驗;除血管外,亦已經開始拓展至消化道、膽管等方面的微型機械人研究。
無人機配合AI檢查樓宇結構
另一重點項目是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本美團隊開發的「自動化樓宇結構檢查和管理平台」。據負責人向傳媒介紹,該平台採全自動運作,可控制多部無人機,以人工智能(AI)技術檢查建築物室內室外的情況,協助物業管理維修,估計比人手操作檢測的成本減少約三分之一。平台特點是即使在室內沒有GPS信號,平面圖仍可全自動飛行。
現場亦有其他重點項目展出,包括用於高效穩定地運送貨物的「四足機械人Sirius」、能夠快速和精密地實現重構透明物體的3D相機「TransCam 3D」等。
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表示,本次活動意義重大,可以通過開放日活動與合作夥伴和支持者分享中大先進的研究成果。中大副校長岑美霞教授認為,機械人科技有着改變世界的無限潛力,涵蓋物流、建築到醫療等不同應用範疇。機械人創科開放日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公眾和業界有機會一睹機械人的無限可能,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