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納米車位 湧現 泊過界累人害己

時間:2023-05-20 04:24:08來源:大公报

  圖:全港停車場充斥着尺寸低於標準的泊位,司機泊車時不只會泊到出界,甚至車輛之間太貼,司機乘客無法開車門下車。

  「納米車位」遍布全港,車主被迫「踩過界」。本港車輛與日俱增,惟泊車位卻遠未能追上需求,一位難求。為在有限空間提供更多車位,一些低於相關準則的「納米車位」湧現,車輛泊於界線之外,除了難以下車,更易發生意外。

  本港車位尺寸需按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制定,惟有法律界人士直指相關準則僅屬對部門的指引,並無法律效力。有專家則指相關準則內的尺寸已不合時宜,促請政府部門及早檢視及更新。\大公報記者 余風、蘇荣(文) 盧剛昌(圖)

  根據運輸署的《運輸資料年報2022》,截至2021年底,已登記的機動及非機動車輛總數為941,035輛,較2020年年底增加1.4%。自2012年至今的十多年間,登記車輛(包括機動及非機動車輛)的增長率為27.99%。在2021年年底,已領牌的機動及非機動車輛的數目達829,726輛,比2020年增加1.76%。而正式駕駛執照持有人的數目則大約是2,329,000,較2020年及2011年分別增加0.60%和25.69%。

  車輛不斷增 泊位供不應求

  車輛不斷增加,惟停車場泊車位的數目跟不上步伐。根據運輸署資料,現時全港泊車位數目有788,795個,私家車及客貨車位只有705,202個。供不應求下,市面出現不少低於準則的「納米車位」。

  根據規劃處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標準泊車位尺寸有相關規定,例如私家車位應長5米,闊2.5米。但大公報記者日前查訪全港逾十個停車場,發現不少低於該準則的「納米車位」。其中長沙灣一停車場內,部分車位只有2.38米乘4.57米;深水埗另一個停車場內的部分「納米車位」更只有2.19米乘4.62米的面積,部分車位因旁邊設有石柱的關係,闊度更只有2.07米,不少車輛停泊時被迫「泊過界」。

  車困窄彎位 司機哭着求援

  另外,位於西環的一個停車場更堪稱「地獄停車場」,相信只有駕駛技術熟練的「老師傅」方能駕馭。場內遍布「納米車位」,普遍車位闊度只得2.12米,部分闊度更小至1.83米,其中有大型房車停泊於泊車位,整個車身均在界外。同區另一個停車場,部分柱身更鋪上保護物料以防被撞。

  「我上次看到一個女人,哭着求我幫她駕車駛出停車場。」劉先生為一名職業司機,日前駛經佐敦一停車場時,看見一名駕駛豪華房車的女司機欲駛離該停車場,在駛至通道的一個狹窄的彎位時不夠位通過,因而下車央求「好心人」替其把車輛駛離。然而,礙於車輛保險的責任,最終劉先生沒出手相助。

  另一名職業司機黃先生亦指出,本港該類「納米車位」的停車場十分普遍,他經常駕駛大型房車往石硤尾一停車場停泊,曾泊於兩輛大車中間,結果無法下車,「車同車之間只有約半米距離,車門都開不到,我只有將車駛離。」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部分「納米車位」在相關準則設立前已出現,並應符合當時的規定,故要跟隨現時的準則存在困難,需待其拆卸重建才能符合現時準則,而現時新建成的停車場均遵從相關準則的尺寸。他又指相關準則並非如防火及消防條例的高安全要求,故難要求所有泊車位追溯至現時準則的規定。

  運輸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在2021年7月完成相關準則內有關提供商用車輛和私家車的附屬泊車位標準的檢討,並一併檢視不同車輛類別泊車位的標準尺寸。結果顯示,泊車位的標準尺寸基本上仍然合適。該署會繼續留意領牌私家車大小的變化,適時檢視泊車位的標準尺寸。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該署人員巡查上述有關停車場後,沒有發現違反地契的情況。發言人又指,上述停車場地契於不同年代批出,地契條款按當時的適用政策制訂。現時批出的新地契一般會要求承批人按相關部門提出的規格及要求提供車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