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消防處處長楊恩健表示,處方會採取突擊巡查及採用AI人工智能協助篩選問題證書等,多方面堵塞問題樓宇消防漏洞。\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右圖:近年發生多宗工廈大火,部分原因涉及消防裝置未能正常運作,火警隱患已敲響警號。\資料圖片
早前兩宗工廈三級火、建築工地發生四級火,以及上月一宗舊住廈起火導致一名居民殞命,連環火災,敲響消防警號,《大公報》深入調查後,以「消防隱患追蹤」系列揭露舊工廈、建築工地、商場及三無大廈等防火安全隱患。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日前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指出已就報道揭露的消防問題迅速採取措施堵塞漏洞,包括突擊性巡查目標大廈、加強抽查消防設備年檢證書、採用AI人工智能協助篩選問題證書等。對於舊住廈的「老大難」消防問題,會加強召募消防特使舉報違例情況,消防處將新設熱線建立溝通平台,加強地區支援協助市民消除消防隱患。另外,消防處已與水務署合作試行「街水直入」先導計劃,試行成功將覆蓋全港舊廈,提升泵水裝置設備;而市建局及屋宇署亦有多個資助計劃,就消防安全改善工程支援業主。\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葉浩源
業界缺人 改善工程需時
香港舊廈林立,原廈的消防裝置已不合時宜,根據消防處提供數字,自去年1月至今年3月約15個月內,消防處及屋宇署向65幢目標工廈發出6460張消防安全指示,但多達四成未按指示遵辦或跟進;至於綜合商住廈則多達六成。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解釋,從數字上看似不理想,但不是危機四伏,他指出「消防安全指引」是提升大廈的舊有消防設備,達到符合《條例》的安全水平,但面對現時工程界人手短缺,改善工程需時,消防工程界的人手資源亦不能一次過承接多項改善工程,因而延誤未遵辦的比例較高。樓宇改善策略辦公室高級消防區長黃旭平續指,舊廈已設有防火裝置,硬件上是安全。相反,針對現有安全隱患,因高風險消防問題而發出的「消除火警危機通知書」,處方則要求業主在指定限期內遵辦,否則立即檢控。2020年至2022年共發出29784張通知書,成功檢控3726宗(見表)。
收舉報 24小時內跟進
楊恩健指《大公報》報道工廈、三無大廈的走火通道遇到阻塞等問題,屬於高風險的消防隱患,處方已即時派員到場跟進。楊指2022年消防處在不同樓宇或處所進行超過6萬次巡查,當中共作出逾9000次執法行動。而過去消防處巡查工廈以投訴主導,但經《大公報》披露問題,楊恩健表明會改以突擊性巡查:「你哋報道完,我哋相應作出突擊性巡查,正如你之前講咁多樓宇、咁多建築地盤,最緊要防火系統做得好,有防火意識,我相信巡查起到作用」。黃旭平亦補充市民若有舉報,處方在24小時內派員到場跟進的服務承諾,過去百分百達到指標。
1月及3月新蒲崗永顯工廈及長沙灣潤發倉庫分別發生三級大火,該兩幢舊廈尚未提升消防設備裝置,以目前消防處每年巡查60幢目標工廈,估算需耗時18年才悉數查完。眾多舊工廈在仍未根據《條例》提升防火系統的「真空期」,或舊廈仍在施工提升防火系統期間,楊恩健指年檢可發揮作用,確保該廈已有的防火系統運作正常:「一年有過百萬份年檢報告,每幢樓有咁多系統,年檢報告無問題,我哋叫good cert,消防設備組亦會每月抽查個案落現場睇,實行兩方監管」。
兩宗工廈三級火都發現有火警系統未有運作正常,楊恩健強調已設立扣分制及紀律聆訊,監管註冊消防裝置承辦商提交正確資料:「如果呈交不準確資料,我哋有系統扣分,亦有紀律聆訊去處理,如果紀律聆訊顯示承辦商有問題,我哋會停佢牌,個board係每3個月開一次,處理違規的承辦商個案」。
楊恩健指3月2日尖沙咀中間道建築工地發生4級大火後兩日,消防處已分別約見註冊消防裝置承辦商商會及則師會(AP),要求兩會的會員檢視所有地盤的臨時消防設備,亦表達消防處極度關注工地防火安全,連同消防處的監管角色,三管齊下,處方亦在大火後對工地進行一系列巡查。由大火翌日3月3日至4月21日消防處巡查建築工地559次,發出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9張。《大公報》揭露工地有「天文台」應付消防巡查,隨時「走鬼」,楊表示會作出突擊巡查:「一宗火警都嫌多,我哋主導做好多嘢,唔想再有呢啲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