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時事追擊/滅鼠改用新法 捕獲量大增五成

時間:2022-12-29 04:23:42來源:大公报

  圖:謝展寰(右一)在到訪黃大仙區大成街街市,向傳媒介紹全港滅鼠行動,並了解街市滅鼠工作。圖為謝展寰介紹T形鼠餌盒。

  鼠患是本港的一大衞生難題,全港滅鼠行動昨日(28日)正式展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聯同多部門到鼠患黑點黃大仙區大成街街市,觀察滅鼠成效,指隨着改用酒精捕鼠器、夜間放置捕鼠器、老鼠膠等新方式捕鼠,滅鼠工作進展顯著,在大成街街市,10月至今捕鼠超過七百隻;食環署表示,今年7月至11月間捕獲活鼠共2.3萬隻,較去年同期升五成;有街市商戶讚老鼠數量有下降,認為措施有成效。\大公報記者 邵穎

  謝展寰表示,新使用的滅鼠方法行之有效,他以黃大仙的大成街街市為例,指過去使用老鼠藥方法,一個月只捉到4至5隻老鼠;改用酒精捕鼠器後,不足3個月內捉到80多隻老鼠;上月底試用老鼠膠後,3星期內就捉到385隻老鼠,成效由最初的單月滅鼠約4.5隻,提升至10月後的700多隻。他續指,近日捕獲老鼠數量雖降,但反映鼠群已滅,情況受控。

  跨部門全港滅鼠行動展開

  他續指,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上周已開會,各部門將在街市、後巷,及工地等黑點,推行有效的滅鼠工作,並提升社會大眾對防治鼠患的意識。他指出,滅鼠工作首要杜絕老鼠的「食、住、行」需求,包括要求街市及食肆妥善處理及棄置食物。

  食環署副署長(環境衞生)補充,今年7至11月期間,捕獲2.3萬隻活鼠,較去年同期多50%,未來會再加強清理街道垃圾及雜物。食環署還會在鼠患黑點及轄下處所滅鼠,更廣泛使用T形鼠餌盒等新技術和工具,以及透過講座及片段向相關人士推廣防治鼠患指引、管理守則和檢查表,聯同本地大學探討制訂「綜合鼠患指數」等。

  康文署及房屋署等部門將成立內部審查小組,監察防鼠工作、設立監察機制,評估防鼠工作的結果和成效,以及指定一名高級人員,負責協調部門的防治鼠患工作,並與食環署保持高層次的聯絡等。

  議員建議制定滅鼠KPI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及鄭泳舜建議,當局盡早制定行動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以便易於監察街市、公共屋邨及後巷等滅鼠成效,並應當作廣泛宣傳,呼籲市民與食肆商販等齊參與。何俊賢表示,當局應加大滅鼠行動的頻率,把工作常態化處理;並應加強巡查食肆及其後巷,盡快在衞生黑點安裝網絡攝錄機,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問題加強執法。

  不少街市商戶都肯定食環署的捕鼠成效,在大成街街市售賣蔬菜的陳女士形容,過往返工時,老鼠多到「嚇死人」,但在近期食環採用新方法捕鼠時,老鼠數量明顯減少,只是偶爾零星幾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