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塑膠解析危害篇/吸附各種污染物 微塑膠易生劇毒

時間:2022-12-20 04:23:53來源:大公报

  圖:梁士賢教授(中)表示,微塑膠作為各種環境污染物的「載體」,可以將污染物中常見的、無害的三價鉻離子,轉化為有害的六價鉻離子,實驗證明大大增加藻類的死亡率。

  據今年3月的英國《衛報》報道,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同年4月,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肺部發現微塑膠,反映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已經愈來愈大。然而,另一方面,微塑膠帶來的確切危害,即使在學界仍處於一知半解階段。有本港科研團隊經過多次實驗研究,亦首次證明了各種環境污染物會在微塑膠表面上並存,形成毒性強烈的複合物。

  該研究負責人、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梁士賢教授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微塑膠作為各種環境污染物的「載體」,可以把污染物中常見的、無害的三價鉻離子,轉化為有害的六價鉻離子,實驗證明會大大增加藻類的死亡率。「我們現正利用人類細胞做實驗,希望盡快了解微塑膠對人類的具體危害。」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文) 蔡文豪(圖)

  據梁教授介紹,研究小組首先比較微塑膠在單一化學品和混合化學品中對不同有機紫外線過濾劑的吸附能力。「紫外線過濾劑主要來自人們常用的太陽油。市面上的太陽油含有不少化學成分,這些是海域污染物的來源之一。」

  老化微塑膠聚合更多污染物

  研究結果顯示,化學混合物中的微塑膠對特定紫外線過濾劑的吸附能力,明顯高於單一化學物質。

  而初始微塑膠、老化的微塑膠和被微生物降解過的微塑膠,與紫外線過濾劑的相互作用亦不同。梁士賢教授說,老化過程改變了微塑膠的特性,從而影響與其他環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實驗證明,經紫外線老化後的微塑膠降低了其對疏水性紫外線過濾劑的吸附能力,但同時提升了其對親水性紫外線過濾劑,以及重金屬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升幅可達幾倍到幾十倍。

  「微塑膠老化主要是靠太陽輻射,也就是紫外線。在自然環境下,要達到明顯的老化效果,需要至少幾年時間。我們在做模擬實驗時,是用更強的紫外線將其老化,大約用了一周的時間。」梁士賢續解釋,微塑膠要被微生物降解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其研究團隊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模擬出微生物蠶食微塑膠後的微塑膠狀態。

  「當微塑膠吸附了很多污染物的時候,它們之間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產生毒性物質。」梁士賢介紹,當微塑膠和污染物、重金屬混合的時候,微塑膠便可以改變這些污染物的形態,其中一個是次最大的發現,就是混合物中的一種重金屬鉻(Cr),會由無害的三價鉻(Cr (Ⅲ))轉化為有害的六價鉻(Cr (Ⅵ))。

  梁士賢解釋,環境中的重金屬鉻離子能夠與具有特殊結構的紫外線過濾劑螯融合,從而形成獨特的金屬──有機(三價鉻─紫外線過濾劑)複合物。相對於鉻(Ⅲ)離子,微塑膠對三價鉻─紫外線過濾劑複合物有較強的吸附親和力,從而令其表面積累更多鉻相關的污染物。由於微塑膠表面可以產生多種的活性氧物質,研究小組從研究中發現,微塑膠可以轉化其吸附複合物當中重金屬鉻的化學形態,即由相對無害的鉻(Ⅲ)─有機複合物轉化為具有強烈毒性的鉻(Ⅵ)氧化態。

  誤食六價鉻  嚴重可致死

  六價鉻(Cr (Ⅵ))是已知的致癌物,人類接觸六價鉻可引發鉻性皮炎及濕疹,誤食入六價鉻化合物可引起口腔黏膜增厚,水腫形成黃色痂皮,反胃嘔吐等,嚴重甚至導致死亡。故人類若接觸到含六價鉻的微塑膠混合物,其後果非常嚴重。

  梁教授研究團隊亦從科學層面上證明,六價鉻能夠抑制藻類生物的生長,甚至導致其死亡。團隊通過「三價鉻 + 紫外線過濾劑」,「微塑膠 + 三價鉻」和「微塑膠 + 三價鉻 + 紫外線過濾劑」(最後一個實驗組能產生六價鉻)的對照實驗發現,只有「微塑膠 + 三價鉻 + 紫外線過濾劑」的實驗組會抑制藻類的生長,當中最抑制藻類生長的實驗組,「微塑膠 + 三價鉻 + 紫外線過濾劑(BP-2)」的藻類生長量僅約為正常生長情況下的85%。

  研究結果顯示,微塑膠並非只是作為污染物載體,微塑膠甚至可以轉化其吸附化學物質的形態,從而加劇了微塑膠與其吸附污染物的複合毒性。

  梁教授認為,如果不採取環保措施,微塑膠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三年來的疫情,令到人類用完即棄的塑料數量暴增。」他透露,團隊目前已經展開微塑膠對人類細胞、動物體內影響的課題研究,即盡快了解微塑膠對人類的具體危害。

  編者按

  新冠疫情下,一次性餐具、口罩、防護衣、快測棒等成為日常用品,但如果處理不當,會帶來環境災難。專家表示,近年大量使用的這些物品,都會以微塑膠的形態污染海洋,在生物鏈作用下,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香港立法會近五年來多次向政府提出與微塑膠監管相關的議案,惟政府至今仍未推出與微塑膠監管直接相關的法例。

  《大公報》記者採訪多間本地大學教授,獲悉本港在處理微塑膠方面有不少最新科研成果,藉此向讀者介紹微塑膠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希望引起政府和市民對這個環保炸彈的關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