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滙中心昨日清晨繼續圍封並安排人不斷射水洗地,又將積水掃到行人路,令路人不停狼狽閃避。上午9時半政府多個部門採取聯合行動。
持續擾民多月的華滙中心霸道圍封公眾空間風波,經《大公報》專題系列連續報道後,政府相關部門紛紛關注事件。昨日東區民政事務處、警方、食環署及勞工處四大部門展開聯合行動,在華滙中心周邊的馬寶道及書局街一帶處理阻街情況,獲市民讚賞:「條路暢順好多,政府做到嘢!」
惟華滙仍不肯完全解封廣場,並不停開水喉在廣場射水及把洗地水掃到行人路,令過路市民非常不滿:「佢哋繼續封,肯定唔方便市民,但我哋可以點?呢個世界係咁,投訴都無用!」據了解,相關政府部門會繼續就華滙封地事件商討,制定長遠可行方案。關注華滙事件的立法會議員梁熙希望政府相關部門持續執行力,回應市民關切,切實解決投訴已久的民生問題。\大公報記者 施文達、盛德文、周揚(文) 盛德文、吳子軒、調查組(圖)
《大公報》跟進市民投訴,持續報道華滙中心霸道圍封公眾空間,引起政府部門關注。昨早東區民政事務處、東區警民關係組、軍裝小隊、交通警、食環署、勞工處等多個部門展開聯合行動,處理阻街問題。惟華滙中心物業管理處繼續圍封廣場,經與政府相關部門協商後,昨早華滙圍封範圍「縮水」,以廣場擺放的8個花槽為界,用膠索帶及鐵柱圍封。
市民讚賞:政府做到嘢!
昨早近8時,北角馬寶道華滙中心管理處職員又再圍封與行人路相連的廣場,以及把港鐵站出入口收窄,並派出清潔工不停射水扮洗地,又把廣場積水掃至行人路,令公眾通道及行人路地面積水處處。凜冽寒風中,穿上厚衣的途人路過時本能地放慢腳步,避免滑倒。
昨早市區氣溫只有8℃,但馬寶道與書局街的人流依然密集,而處理外傭託運包裹的寄運公司職員,繼續在華滙中心廣場對出的馬寶道與書局街行人路交匯處路邊設置臨時站頭收集包裹,佔據行人路欄杆外的馬路邊,雜亂放置約十多個大型包裹,每當有巴士從書局街駛入馬寶道的路口彎位時,險象環生。而部分收集站旁有外傭一字排開站在行人路邊處理包裹,場面混亂。
早上約9時30分,警方及食環署展開聯合行動,交通警在馬寶道向違泊車輛發出告票,另一隊軍裝警員在華滙圍封線外以英語要求聚集在包裹收集站的外傭執拾雜物及包裹等離開;連同馬寶道及在新光戲院外書局街的多個包裹收集點,需在合理時間約半小時內清走物件離開。其間食環署外判清潔商在華滙中心廣場對出的行人路清潔,勞工處人員向聚集的外傭派發戴口罩傳單,監察行動的民政處職員不時用手機拍攝記錄。
中午約12時,擾攘多月的混亂路面終於回復正常,有拉着手推車的市民、由家人攙扶的長者以至推着嬰兒車的父母等等,可同時在該交匯處順暢行走,不用再不時停步避讓或相互側身避開。有路過市民笑逐顏開:「政府做到嘢!」不過,途人譚先生認為華滙對出的包裹收集站已清走,華滙職員應解封廣場,騰出更多路面空間方便公眾,「始終老人家多」。
附近鐘錶店負責人滿意政府跨部門的聯合行動,希望下一步能協商華滙開放廣場:「唔封梗係好啦!佢話私人地方佢要封都無辦法,最唔好就係成日洗地,搞到路面濕晒,老人家行過跣親點算?」周邊商舖的店員向大公報記者抱怨華滙過往態度囂張,「簡直當警察和食環署冇到,之前直接封到店門口,不斷在店前射水,真係離晒大譜!」長者街坊陳先生怒斥:「佢哋長期都係咁樣,我哋投訴又點呀?都冇用㗎!佢哋(華滙)大晒㗎!我哋可以點啊?簡直唔成世界,對小市民好唔公平!」
執法部門:華滙物管唔合作
民怨未息,在場行動的警員與華滙中心管理處溝通,希望對方配合解除圍封,以減少擾民,惟華滙管理處職員不為所動,繼續來回射水好一陣子。有執法部門人員透露,昨日跨部門聯合行動後,會召開會議檢視行動效果,並商討制定長遠工作模式處理路面情況,但未知華滙物管是否配合,「好似話管理層唔係咁合作」。
昨日的跨部門聯合行動完結後,大公報記者到華滙中心管理處查詢會否完全解封廣場,管理處職員訓練有素:「呢度係私人地方,唔畀你拍攝,唔接受你拍攝,暫時冇嘢回應。」
民政事務總署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為改善相關街道阻塞情況,東區民政處前日在地區管理委員會會議統籌及協調相關部門包括食環署、警務處及勞工處處理最近收到的投訴,並於昨日進行跨部門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