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華滙風波❻/華滙囂張續「霸道」 逼市民行窄路

時間:2022-12-14 04:23:39來源:大公报

  政府的便民措施,因缺乏監管變成擾民!1980年推出至今的公眾空間(Dedicated Area)「撥出私有地方供公眾使用的契約」原意是在私人發展項目撥出地方作公眾通道、天橋等疏導人流;但公眾空間的管理只靠物業管理公司自律,欠缺政府監管,容易造成越權甚至「霸道」。

  被大量市民投訴的北角華滙中心周日圍封港鐵出口的廣場,令途人窄路難行,十分不便。但街道管理政出多門,《大公報》跟進華滙事件近兩個月,各部門互相卸責,直至上月中,才明確由屋宇署跟進並回覆《大公報》查詢。

  《大公報》持續報道後,關注華滙擾民的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約同屋宇署職員到場與華滙物管商議,希望盡企業責任;而當區的民政事務處亦開始協調各相關部門。經常接報警投訴的警方則介入調查。\大公報記者 施文達、周揚(文) 調查組(圖)

  根據屋宇署網上公眾通道的公開資料,華滙中心港鐵出口半圓形廣場外圍的紅磚範圍,部分屬私人地方,部分撥作公眾通道,沿着馬寶道的公眾通道闊半米,書局街的公眾通道闊度達1.5米。上月華滙物管「歌達管理有限公司」把廣場接連的公眾通道都圍封,涉違法違契,並令狹窄的行人路擠得水洩不通;經《大公報》揭發「霸道」後,12月4日的周日,華滙便沿廣場的花槽圍封,騰出較闊的路面,但港鐵出口只留一米闊通道,引起立法會議員梁熙關注。

  僅留半米闊公眾通道

  剛過去的周日(11日)約早上8時,華滙中心職員一如既往用膠索帶及雪糕筒圍封廣場。港鐵A4出口經華滙至行人路的一米闊通道,經《大公報》踢爆後,當天早上,華滙物管放寬該通道至130cm,但卻擴闊廣場的圍封範圍,令馬寶道及書局街的可行走路面再度收窄。

  記者到現場用尺量度,發現圍封索帶及雪糕筒放在廣場花槽較出的位置。記者沿着馬寶道,由雪糕筒量度至灰色行人路之間公眾通道的闊度,發現最窄的公眾通道闊度只有57cm,約半米闊,但該最窄路段正位於馬寶道與書局街的交界,亦是人流最多的交匯點。記者目測早上十時半人流漸多,該馬寶道與書局街的交匯處人流有來自書局街、華滙港鐵A4出口、馬寶道及從對面街過路而來共四方途人,都行經該交匯處,但只有半米窄的公眾通道,不足以應付大量人流,加上華匯職員由早到晚上共八小時不停洗地,職員把洗地水掃至馬寶道及書局街行人路及公眾通道,令路面濕滑,途人尤其是長者或幼童行經該段既狹窄又濕滑的路,本能地放慢腳步,交匯處形成人貼人的擠塞情況。

  然而,華滙中心的職員依然態度囂張,11日當天把本來放在廣場私人地方範圍的「清潔進行中」的兩個工程牌公然放到行人路,「霸道」行徑令路人以至坐輪椅長者要左右繞過工程牌,令路面情況更混亂。

  華滙圍封後,狹窄的馬寶道行人路顯得擠迫,馬寶道與書局街的交界路口,卻仍有外傭聚集處理包裹。約十時二十分一名食環署職員勸喻外傭收拾雜物,但她們沒有理會,繼續包裝包裹,惟食環署職員似束手無策,並於十一時半離開,當天華滙廣場圍封部分直至下午五時才解封。

  市民投訴多月仍未解決

  記者就華滙中心對開的馬寶道行人路有多闊向地政總署查詢兩天,署方回覆指不是其工作範疇。記者立即到場量度,由路邊欄杆量度馬寶道的灰色行人路約闊2.5米,連同只劃出0.5米的公眾通道合共3米闊,當周日華滙圍封廣場及花槽對出的部分紅磚地後,記者問圍封線外的3米闊公眾路面是否足以應付四方人流?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均回覆稱不在其工作範疇!

  關於華滙封地及「霸道」的投訴已持續多月,至今只有屋宇署表示會派人定期到場巡視,但圍封後路窄及華滙扮洗地故意阻路等問題仍未解決。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聯同多名屋宇署職員到華滙中心,與華滙物管職員協調周日圍封廣場的清潔安排,屋宇署職員手持圖則指出,行人路旁約36平方米屬公眾空間,強調有關空間須保持暢道。

  梁熙表示,華滙物管的答覆是會縮短圍封時間及範圍,會因應人流作出調整,減少對行人造成阻礙,並會配合屋宇署的要求,希望本周日的情況會有改善。另外,梁熙已聯繫當區民政事務處統籌政府相關部門,盡快處理馬寶道與書局街交界的圍封廣場、車輛違泊、外傭佔路等問題,他認為私人發展商及附近商舖應盡社會責任,有助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