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環保視野/一年二萬噸快測棒棄置堆填區

時間:2022-11-26 04:23:42來源:大公报

  圖左:環境局估計,香港每日平均被棄置的快速抗原測試包達60公噸。 圖右:史東甫表示,快速降解物料可在數月內看到明顯分解。\大公報記者伍軒沛攝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昨日新增8878宗確診,當中6727宗經快速抗原測試發現。快速測試在本港已廣泛應用,除了上班、上學,到食肆出席宴會和到酒吧消遣都要出示快測陰性結果,每天棄置的快速檢測盒堆積如山。政府近日透露,每日棄置快測包達六十公噸,換言之一年逾二萬公噸,加重堆填區負荷,惟政府現時無意安排回收。

  有本地的快速檢測製造商透露,已尋找可降解物料替換塑膠製造檢測棒,預計明年投產。有研究塑膠的學者表示,可降解物料能有效減少塑膠的使用量,但認為可研究用可重用的快測棒,環保價值更大。\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大公報》於5月報道,民間執垃圾團體在檢拾到的海洋垃圾中,發現快測包、檢測樽等。環境保護署設於社區的回收網絡點,在回收廢物中也發現使用過的快測棒。使用過的快測垃圾引起關注,有「環保達人」之稱的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9月在社交平台發帖稱,被扔掉的快測套裝會成為大量垃圾,他認為可把測試膠盒拆開分成兩片,移走和丟掉藏在裏面的試紙,洗淨後當作廢膠回收。

  憂病毒感染 當局無意回收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本周三(23日)在立法會書面回覆議員陳凱欣提問時表示,本港雖沒有獨立統計快測包棄置量,但假設每天平均使用約150萬個快測包,每個平均重約40克計算,總重量約為60公噸。他認為,相對於整體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2020年平均每日10809公噸),棄置快測包對堆填區和環境的額外壓力不會很明顯,而且隨着疫情減退,棄置量會減少。考慮到病毒感染問題,政府不建議市民回收處理。

  為推動更環保的快速檢測,本地生產商已踏出一步。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兼任副教授招彥燾向《大公報》表示,已物色到可降解物料,並準備用來生產檢測棒,新的可降解檢測棒預計半年內開始出產。

  「我們的主要客戶是世界各地的政府,其實並沒有任何客戶建議更換塑膠用料,但為了社會責任,我們作出這決定。」招彥燾說,使用可降解的物料,生產成本必定增加,但暫時不打算對檢測用品加價。

  什麼是可降解物料?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史東甫博士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塑料是從石油提取,再經添加後的非天然聚合物,分解速度非常緩慢,分分鐘需要數十年。可降解物料就是用天然的聚合,例如澱粉、橡膠等物料,混合到原本的塑料原料中,從而以減少塑膠用料的方式,製造出可加速分解的物料。降解的速度,與混合的比例有關係。

  史東甫認為,快速降解物料能夠減少實際塑料的用量,「快速降解物料可以在數月內就明顯看到分解成效,不過實際上裏面仍有無法快速分解的塑料原料,而這些快速分解的情況,有機會造成其他環境威脅。」

  對於回收快測棒,史東甫認為未必適合。檢測棒一般用PS物料製成,PS膠原則上可以回收,但要解決如何清洗消毒以確保衞生、如何分拆等問題,也要解決生產商是否需在檢測盒上標示所用塑料種類等問題。

  專家倡推出可重用設計

  他稱,根據研究統計,香港塑膠垃圾佔整體固體垃圾數量的21%,當中只有約11%可回收,雖然已高過全球平均回收率的9%,他認為要高效回收快測棒存在困難。

  「一般環保概念都推廣『Recycle(循環回收)、Reuse(重用)、Reduce(減少使用)』,從這方向看,改變快測棒的使用設計,達到重用,或許更能達到環保目的。」史東甫稱,快測棒若設計為可以重用,市民只需打開檢測盒,更換裏面的試紙,清潔外殼,就可每天重用同一個檢測盒,長遠有助減少即用即棄的快測棒數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