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確診者康復後「長新冠」後遺症不容忽視,多個調查研究發現,中醫藥在治療新冠方面可發揮大功效,包括紓緩病徵及康復後的肺功能恢復等。近年有關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大。
醫院管理局曾針對部分新冠康復者研究發現,受訪者確診時出現最多的症狀包括發熱、乏力、乾咳、肌肉或關節痛、頭痛等,出現肺脾兩虛或氣陰兩虛的人士佔據71%。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卞兆祥介紹,根據標準化評估工具六分鐘步行測試結果,發現新冠康復者的肺功能較正常的同齡人士低,經過中醫藥診療三個月後已升至接近10%,半年後至15%左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曾進行研究,推算全港共有逾90萬名新冠感染者在康復後出現至少一個「長新冠」症狀,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表示,大部分新冠病人染疫後通常會脾胃氣虛,中醫一般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為治療方針,如患者病徵以脾肺氣虛為主,可用加黃芪六君子湯,若合併肺胃陰虛證,可用沙參麥冬湯。
醫管局於2020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幫助在公立醫院出院或已完成隔離,而仍有相關新冠病徵的市民接受復康治療,並按臨床診斷和病情需要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據統計,第五波疫情之前治療人數為1390,截至今年9月底已治療了接近6.4萬個病人。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