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現時強制檢測、圍封強檢中,發現感染比例約為1%及2%,而社區檢測中心發現的個案則大約是2%。
新冠疫情持續近三年,強制高風險人群檢測一直是本港一項重要防疫措施。近期疫情反彈,每日有數十幢大廈納入強檢,甚至圍封檢測。有聲音認為,確診患者可在家隔離,影響污水化驗結果,效果打折扣,建議取消大廈強檢,以免勞民傷財。
不過,有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取消圍封及強檢等同「躺平」,建議政府採用更精準方法,包括加強巡查強檢大廈、做好「三無大廈」宣傳、擴大派發快測包範圍等,優化強檢流程及配套。\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大廈強制檢測在疫情初期扮演較重要角色,可在香港的擠迫環境下,盡快截斷傳播鏈,但現時疫情嚴重,每星期新增七至八萬宗確診病例,以污水檢測作為指標控制疫情,效果已經大打折扣,加上確診患者可在家隔離,大廈或會出現傳播,建議取消大廈強制檢測及圍封強檢,避免加劇市民抗疫疲勞。
每日有數十幢大廈納入強檢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一直有聆聽專家的意見,上周二(6日)的強制檢測、圍封強檢中,發現感染比例約為1%及2%,社區檢測中心發現的個案則大約是2%。她補充,如果污水檢測出的病毒量高,而且去到某個大廈的層面,就有機會做圍封強檢;如果污水檢測的範圍比較大,難以做強檢,則會改為派發快速檢測包。
《大公報》翻查政府近月發出的強檢公告,幾乎每日都有20至80幢大廈納入強檢名單,剛過去的周日(11日)有50個指明地方;部分屋苑近月多次納入強檢,以馬鞍山錦豐苑為例,過去半年,每個月有最少一幢大廈納入強檢,有居民坦言,強檢總是常出現,令其不勝其煩。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本港新冠疫情仍處於高位,加上香港的樓宇密集,升降機等公共設施也會增加傳播風險,要防止疫情大規模傳播,醫療系統免被拖垮,大廈強檢仍有必要保留。但他指出,強檢要取得效果,重點是居民要合作,現時的「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由於缺乏通告,居民可能不知道需要接受檢測,建議政府派員張貼通告及通知居民。
嚴防拒測不報 加強抽檢罰款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認為,就算強檢發現的感染比例只有約1%及2%,但基於確診者可以傳播多人,大廈圍封及強檢仍有需要,形容取消強檢等同「躺平」。她又說,有別圍封檢測,強檢付出的資源相對較少,市民只須自行前往接受核酸檢測,亦不影響返工返學,已是在防疫和維持市民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不過,陳凱欣關注,現時部分快測確診者不申報,也有強檢大廈住戶拒絕接受核酸檢測,建議政府加強巡查,並聘請臨時工,在強檢結束後,指定時間於大廈出入口派員抽檢,發現有人違規即發出定額罰款告票;此外,政府派發快測包的範圍,宜進一步擴大至需要每日做快測的學童,建議每星期派發五個快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