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周三銅鑼灣發生1300萬元名錶械劫案,令人憂慮治安惡化。
在疫情持續、經濟低迷下,最近出現多宗行劫和爆竊案,引起社會對治安的憂慮。賊人「大小通吃」,甚為猖獗,包括日前轟動全城的刀槍四匪械劫1300萬元名錶案;還有金舖劫案、拾荒婦被搶錢、餐廳學校及診所遭爆竊等;甚至有長者組成爆竊黨連環作案,嚇壞市民。
警方數據顯示,本港2022年上半年各類劫案及爆竊案分別錄得41宗及381宗。有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向《大公報》表示,失業率高企難免令「案件嚴重性大咗」,但他相信警隊,會有對應的策略以對付相關罪行,例如加強在鬧市區的監察,以及身穿制服的警員作高調巡邏等。\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行劫和爆竊罪行恐變常態,當中要數最為觸目驚心的劫竊案件,莫過於上周三(8月31日)銅鑼灣錶行劫案中,匪徒一度以手槍物體近距離指向店員頭部及後腦的一幕。
劫案嚴重性加劇
近年械劫罪行屢見不鮮,參考警方數據,各類劫案於今年上半年錄得41宗,較去年同期的67宗減少逾六成,去年全年共123宗。過去3年(2019至2021),均沒有涉及持真槍的劫案;2020年有5宗持類似手槍物體的劫案;涉及金舖或錶行的行劫案數字按年回落,分別錄得19、12及1宗。今年的行劫案則未有細項數字提供。
至於爆竊案,今年上半年錄得381宗,亦較去年同期的741宗減少逾五成,去年全年共1472宗,過去3年多呈按年遞減趨勢。根據「香港整體治安情況」報告顯示,去年的行劫及爆竊案件數字均錄得有紀錄以來新低,而破案率則是過去45年最高,分別為七成八及三成半。報告指出主要是警隊加強巡邏及採取情報主導行動,以及與社會各界及相關持份者攜手進行防罪滅罪宣傳工作的成果。
就近月發生的行劫案和爆竊案未反映到數據上,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兼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犯罪活動受經濟環境及新冠疫情直接影響,例如失業人數上升、公司倒閉或經濟壓力等,容易令人鋌而走險。他指出,正如銅鑼灣錶行匪徒持疑似槍械行劫,手法猖狂,「雖然數字有下降,但案件的嚴重性的確大咗。」
針對騙案研策略
顏汶羽續說,他相信警隊的專業,會有策略應付相關罪行,例如加強在鬧市區的監察,以及身穿制服的警員作高調巡邏等。同時,亦建議警方研究預防相關罪案的其他有效方案。至於滅罪會目前的策略,則主要集中於近年有增無減的詐騙案及網絡騙案等。
據了解,名錶通常設有獨立的出廠編號,一般很難脫手。過去,許多劫案是有人要貨,匪徒便找目標行劫。這些俗稱「老鼠貨」的賊贓一般只值一兩折,只能賣往第三世界國家,如東南亞及印度,在歐美較難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