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熱話/港尖子不熟收生制 難圓內地升學夢

時間:2022-08-05 04:23:49來源:大公报

  圖:現時內地升學報考流程*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但有文憑試(DSE)考生反映相關升學錄取制度有待完善,升學配套措施存在不足,令部分優秀學生失望。

  《大公報》接獲今屆DSE考生阿倫(化名)的投訴,表示DSE考獲25分,報讀內地一間一類本科大學未獲錄取;但他一名考17分的朋友卻獲得錄取,不同的是後者將該大學選作第一志願,而阿倫不是。但阿倫所報的專業,往年分數線最低分都遠遠低於25分,他認為現時未考先填志願的流程如同盲婚啞嫁,很不科學,「內地一些有點名氣的院校見你不是填第一志願就唔睬你,而這些資訊在香港沒人提醒。更要命的是,DSE考試成績出來後,內地志願又沒有更改機制,只能睇住死!」\大公報記者 張凱晴

  升學專家、香島專科學校羅永祥校長接受《大公報》查詢時表示,上述情況並不少見,他認為現時報考制度並不利於人才選拔,優秀學生往往容易在報考時失手,而成績較一般的學生可利用第一志願的優勢獲錄取。他建議可效仿內地一些省份的平行志願制度,院校不會知道考生是填報第幾志願,對選拔較優的考生更有利。

  內地院校錄取結果日前公布,但在DSE考得25分優良成績的阿倫卻經歷了一場晴天霹靂──報考的四個志願皆未獲錄取。

  25分未獲錄取 17分反而可入讀

  阿倫表示,他將一間一類本科重點大學放在第二志願,而據他翻看往年收生情況,他想報讀的專業的最低分數線遠遠低於25分,且各科成績都達標。「內地朋友說,這些有點名氣的大學如非第一志願就不會考慮,連看都不會看!」而他一個考17分的朋友卻獲得該大學錄取,因為他將該校選作第一志願。身邊有親朋戚友考獲15分,已能入讀山東大學;有17分的可以入讀中國人民大學。而他的失敗,只是因為填志願這個技術性原因!

  港生每年3月就要提前填報內地志願,但DES在4月下旬才開始,這種遊戲規則,阿倫表示很難認同,他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向內地輸送成績較優的學生。他介紹說,班上平時成績一般的同學,填報內地很普通的院校,10分的都能獲錄取,這種先報後考的制度對他們沒有影響,但對優秀學生就不同。「我們班上有個『學霸』填了北京大學,但DSE成績不理想,進不了北大,連第二志願的中國人民大學也進不了,因為那是第二志願;但在補錄環節,該同學看到該校該專業仍有學額,而這位同學的分數亦遠高於往屆收生最低分數」。

  據《大公報》了解,目前文憑試收生計劃是實行按順序志願錄取的方式,而有關方式對選校「保底」尤其重要。羅永祥表示,如果有學生不選擇「保底」學校,就會造成有些好成績學生的錄取優先度,比差成績學生更靠後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在優才生身上較易發生,「例如考獲30分以上的學生,他都想博一博清華、北大,第二志願開始才選擇保底院校」。

  「平行志願」方式對優才生更有利

  但對於DSE剛剛達到或微微超過「3322」的考生而言,這個制度就比較適合他們。一來這類考生本身選擇有限,二來內地有些院校本身主要面向港生,大家熟悉且有口碑,故這類考生往往不需要花太多心思研究內地學校,直接第一志願就填上,「基本都係去嗰幾間」。

  羅永祥說:「其實一直都有向國家教育部反映有關問題,因為目前的機制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反而不太友好。」他更表示,其實在2012年首年實施有關計劃時,有使用平行志願的方式,即院校不會知道考生是填報第幾志願,有機會出現考生被多間大學錄取的情況,對考生有利。「不過由於當時很多高校都不知學生同時被其他學校錄取,因此出現學額浪費。後來就修改為順序志願錄取」。

  不選作第一志願就不錄取?

  有了解兩地升學的專家向《大公報》透露:「從來都沒有大學明確表示不收第二志願的學生,只會說第一志願已收滿人了,其實並非如此。」羅永祥補充:「其實經多年向當局要求,終於今年的升學指南(《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2022/23學年)》)的收生分數表上,加設了一項『錄取最低院校志願序號』,因此學生可透過心儀校的最低志願序號,得知各院校專業的收生情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