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寶不時需要到內地出差,深刻感受到兩地之間的連接愈來愈緊密。
「回歸後的香港除了發展更快,機會也愈來愈多,最重要的是年輕人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九九七年出生的賴延寶(阿寶),大學畢業後曾經在日式放題店任職服務員,形容「捧了一天的刺身盤,放工回家連腰都伸不直」,其後轉換過不同工作,在職場上走了一段迂迴的路,最終成為了一名保險經理,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阿寶對未來充滿期望,「因為我們背靠祖國,資金、資源、機會源源不斷,只要敢嘗試、敢向前衝,香港年輕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路。」\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圖)
阿寶在大學修讀的是航空服務相關專業,但考慮到航空業吃的是「年輕飯」,未必人人都可以有長期發展,於是她畢業後選擇進入其他行業,希望找到自己的理想。為了維持生活,她曾在一家日式放題店工作,每天捧着數以百計的陶瓷刺身盤,穿梭於食客之間,既辛苦,也不享受。
獅子山精神
「讓大家團結起來」
「下班搭港鐵回家時,我真的連伸直腰的力氣都沒有了。」年輕人初出社會,總有迷茫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能在什麼地方發揮所長,不少人漸漸就出現負面情緒,然後對社會產生不滿。但阿寶並沒有這樣的情緒。
阿寶很快已辭去放題店的工作,改到一家運輸公司做文員,發現這種安定而枯燥、每天對着電腦屏幕的工作,並非喜歡與人交流的她想要的。於是阿寶又換了一份保險業工作,自由度高、交流機會多,她覺得很適合自己,一做便是三年,「這不是隨便換工作,而是尋找自己所長、自己感興趣的。香港的機會太多了,能否把握,全靠自己。」
「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常有人說,香港人情薄過紙,但其實這個地方的人情味是有點內斂的,一點都不冷漠。」阿寶說,平日遇到街坊,會互相打招呼,「若知你真的有困難,他們真的會出手相助,例如我生病的時候,鄰居會送藥過來;下樓後發現身上沒帶錢,小販會讓我先拿回家,改天再付。」她說,這就是香港的人情味了,不濃烈,但有需要時就會立刻出手相助。
「獅子山精神一直守護着香港人,每當有難,它就會出現,讓大家團結起來。」疫下的香港最能看到這種精神,尤其是最嚴峻的第五波疫情下。無數的團體和市民自發組成義工,為染疫市民送物資,幫忙包裝檢測物資,為受影響基層提供支援,阿寶也是這些義工的一分子,「這些就是我理解的獅子山精神,沒錢也幹。香港是我家,香港人就是一家人。」
便捷出差
「兩地的連接愈來愈密」
阿寶說,回歸25年,香港背靠祖國,發展愈來愈繁盛,尤其是融入大灣區後的香港,繼續發揮着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未來內地市民想要購買香港的保險,甚至可以在大灣區的基地進行,毋須親自來港了。不時需要到內地出差的阿寶,深刻感受到兩地之間的連接愈來愈緊密,由城際直通車到高鐵,由羅湖長途巴士到港珠澳大橋,「以前要快速到達內地其他城市,除了飛機就沒有選擇了;高鐵通車後,由西九龍到深圳,才半個小時,到廈門也不過四小時。」
對未來,阿寶充滿期望,「香港會不會愈來愈好?當然會,因為我們背靠祖國,資金、資源、機會源源不絕,只要敢嘗試、敢向前衝,香港年輕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