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雖然權哥經濟環境不算寬裕,但他從不願意把泳榆送到殘障人士宿舍,而是一直留在家中,親自照顧。
權哥的女兒泳榆今年23歲,數月大時因意外令腦部受損,導致小兒麻痹及智力受損,生活不能自理。多年來父親不離不棄,堅持把女兒留在身邊照顧,不願送到院舍寄宿。
今天是父親節,權哥的願望是希望女兒明白「她是這個家的一分子。」帶着一個智力受損的女兒,權哥雖受盡白眼及冷言冷語,但無阻他守護女兒的決心,「就算別人不能理解,覺得她有問題,我也不會嫌棄她的,因為她是我的女兒!」\ 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 林少權(圖)
1999年,權哥的家庭迎來了新成員,泳榆是個健康的女嬰,活潑好動,一看到人便會笑。看着剛出世的女兒,權哥時刻守護,不願離開。奈何當時事業不穩定,為口奔馳,他把泳榆交託朋友暫時照顧,自己與妻子在酒樓工作,日以繼夜──勤奮爸爸撐起一頭家的溫馨故事,原本應該是這樣開展的。
然而,暫託在友人家中、只有數月大的泳榆,因為意外,頭部受到嚴重搖晃,昏迷送院搶救。驚聞女兒入院,權哥連酒樓制服也來不及換下,就衝到醫院,醫生告訴他的卻是壞消息,「你女兒現在情況不樂觀,有腦出血和腦積水,很大機會日後生活不能自理。」
一夜之間,原本活潑健康的寶寶,變成殘疾者,權哥晴天霹靂,「無論是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只能說很無助。」從昏迷中甦醒過來的泳榆,不再是活潑寶寶,她的表情變呆滯,對事物的反應也遲緩,「那時看着她躺着一動不動,也沒什麼反應,就像一塊豆腐一樣。」由於腦出水,泳榆後來還做了手術,在腦中插喉排水。
腦部受損,引發小兒麻痹,泳榆的雙腳肌肉萎縮,需用輪椅代步行走。帶着殘障的女兒,受到其他人的冷眼冷語。權哥仍然記得,泳榆三歲的時候,兩父女到快餐店吃下午茶,看到泳榆努力地把食物放到口中,權哥滿心歡喜,豈料背後傳來一句:「食到咁,就唔好帶出來啦!」聽在耳裏,權哥的心裏極不好受。
「我如何才能多賺點錢?讓泳榆過上好一點的生活?」
「每次因為泳榆的事情感到難受時,我只能與太太互相勉勵。無論如何,她都是我的女兒!」外表剛強嚴肅的權哥,每當說到女兒被歧視的往事,總會流下男兒淚。
為了好好專心照顧泳榆,權哥的太太辭掉工作,只有他留在酒樓工作撐起家庭。為了省錢,權哥每天三餐都在酒樓吃,更試過三年沒有買一件新衣服,每天就穿着酒樓制服上班和回家,「當時只是想,我如何才能多賺點錢?讓泳榆過上好一點的生活?」
「爸爸不會不要她的,她屬於這裏。」
雖然家中經濟環境不算寬裕,但權哥從無想過把泳榆送到殘障人士宿舍,而是留在家中親自照顧,「最希望她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爸爸不會不要她的,她屬於這裏。」
「只要泳榆高高興興,便是父親節的禮物。」
權哥與妻子照顧泳榆,一點都不簡單,沒有自理能力的泳榆,無論是刷牙、梳洗或去洗手間都需要幫助。權哥每天都在早午晚固定時間帶泳榆去廁所,「因為她想去洗手間時不會告訴你的,所以只能自己計算大概時間。」
日復一日,每天就這樣照顧泳榆,權哥早已不覺得是一件辛苦的事,「疫情下,曾經送她到宿舍的,但後來發現全家都很想念她,於是又接回來了,畢竟是自己的女兒。」
父親節到了,權哥最記得的是去年泳榆親手做了自己與弟弟妹妹的成長相冊送給爸爸。說到這份禮物,他笑得特別高興,「當然高興了!泳榆送給我的,還那麼有心思,很驚喜!」至於今年父親節希望收到什麼禮物,他思考良久後說:「真的沒有,我覺得只要泳榆高高興興,健健康康,便是父親節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