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家超表示,要加快公屋上樓時間,需簡化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從而達致提速、提效、提量。
房屋是困擾多屆特區政府的老大難問題,做事務實的李家超早在競選政綱中已制定多項相關措施,要求「提速、提效、提量」解決房屋問題,包括成立兩個由司長級領導的房屋及造地小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及「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其中「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必須要在上任百日內,提交初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工作建議。\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 蔡文豪(圖)
民間智庫一直建議善用棕地造地,2019年年底,政府公布首個棕地數據,辨認出1579公頃棕地,規劃署從中物色了47公頃棕地選址研究作公營房屋發展,並於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公布選址位置。有民間智庫認為,尚有1500公頃棕地未被政府研究。李家超對箇中情況十分熟悉,他說:「棕地肯定是我有決心處理的事情,將棕地規劃作為新的發展區。現時很多棕地是在實際運作中涉及搬遷問題,或者建設新設施讓有些行業搬進去。」
加快公屋編配及建屋效率
李家超透露,房屋及造地小組將盡快共同處理棕地發展。他說:「特別是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看看有什麼措施在處理棕地上可達至短期內效益,當然要衡量哪些棕地優先處理,盡快釋放土地價值,這個優次問題亦是統籌小組所要處理的。」
李家超強調房屋政策有兩大重點,第一是數量,第二是速度。他說,數量上每屆政府都是盡力去做的,現在房屋政策有兩大引擎,一個是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另一個是明日大嶼計劃,他相信這兩大發展計劃,能克服房屋數目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則是他提到的多元化發展,釋放各類土地,包括私人土地、農地及綠化地帶等等。
對於如何提升速度、加快公屋編配及建屋效率等,李家超說,歷屆政府都作出了努力,但問題仍有待解決,「我們要勇於面對,難,也要做!」他堅定地表示,成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就是希望提早供應公營房屋,提早上樓。他強調要提前編配,增加數量,簡化程序,節省時間。
簡化法律及行政程序提速
李家超說要簡化程序有兩種,一種是法律程序,必須要通過立法壓縮;另一種是行政程序,他成立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就是把統籌工作的程序壓縮,把時間重疊的一起做,每一個環節細心去檢視,「我覺得壓縮程序的空間大,從而促進提速、提效、提量。」
李家超一再強調,要急市民之所急:「令需要房屋的人,能提早一個月就一個月,提早三日就三日,對市民來講是很重要的,政府要有投入感,為市民着想,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