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現時社區檢測中心有九成名額未用盡,專家認為應擴大需做核酸檢測的人群。
第五波疫情反彈,新增確診數字連續三日破千宗。《大公報》連日倡議政府應該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把檢測時間提速。食物及衞生局昨日回覆《大公報》表示,下一輪社區檢測中心的分配將於七、八月進行,透過具競爭性的採購程序,隨着本地檢測能力提升,相信發出檢測結果的時間可能有縮短的空間。
社區檢測中心未來兩周仍有逾97%名額未有預約。專家及檢測承辦商認為,應擴大核酸檢測對象,加快切斷潛伏社區內的隱形傳播鏈,在疫情尚未大幅擴散時,及早遏止擴散。\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全港現有19個社區檢測中心及數十個流動採樣站,政府於去年中透過招標,把社區檢測中心分配予九個承辦商營運,設有預約及即場登記服務。近期傳播力更強的Omicron新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大公報記者連日來在檢測中心或採樣站實地觀察,見到前往檢測的人流稀少,出現「拍烏蠅」情況。
專家促擴大及加密核檢遏疫
大公報記者翻查衞生防護中心新冠病毒檢測最新數據,發現政府自2月底開始接受快速測試陽性為確診標準後,社區檢測中心的核酸檢測量便開始減少,由今年2月達高峰的164.9萬個,回落至5月的47.2萬個,下跌71%;每日平均核酸檢測樣本量亦由2月的5.8萬個,到5月減至1.5萬個,跌幅超過70%。特定群組及其他檢測計劃的病毒檢測量,高峰時高達424.4萬,5月只有141.9萬個,下跌66%。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快速抗原檢測不能分析Omicron新變異病毒病毒株的基因,他建議政府加大力度做核酸核測,因污水呈陽性地區代表確診個案密集,應由快速檢測改為核酸檢測,而且不只做一次。
梁子超又說,每日強檢大廈名單約40多幢,可在潛伏期7日內做兩次核酸檢測,以免走漏確診個案。現時全港學生每天用快速測試篩查,當個別班級爆發後,應安排密切接觸者在第1日及第7日做核酸檢測,同班師生停課後亦做核酸檢測呈陰性才復課,避免病毒在校園擴散。高危場所及表列處所有確診個案亦應有此安排。
政府檢測承辦商之一、相達生物科技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招彥燾表示,旗下化驗所每日最多可化驗3.5萬個核酸檢測樣本,但目前只用到20%至30%名額。他認為增加核酸檢測量有助遏止疫情升勢,建議在污水陽性地區加入強制檢測,並增加頻密度,因居民收到快速測試包未必會做,確診亦未必呈報,若陽性情況持續,便要再做核酸檢測。
承辦商:檢測後5小時有結果
招彥燾並認為,政府追蹤感染群組個案時,可要求密切接觸者做核酸檢測,及早發現個案。政府要求承辦商在採樣後24小時內發出檢測結果短訊,他認為,以目前總檢量,可縮短時間及有能力應付,在5至6小時可出結果。
食衞局回應《大公報》查詢時表示,3月22日起恢復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每日均就陽性檢測個案曾到訪的數十個住宅大廈及非住宅地點(如餐廳、商店等)發出強檢公告。截至6月14日,已涵蓋逾3000個處所。各高風險高暴露群組仍按風險須定期做核酸檢測。
食衞局表示,現時全港每日進行約6萬次核酸檢測、約60萬次快速測試,約一半陽性個案由快測發現,政府會對所有快測陽性自我呈報個案進行核酸覆核測試。
另外,就鰂魚涌社區會堂社區檢測中心有工作人員曾向市民稱,免費檢測可於48小時內有結果,自費240元檢測可在翌晨有結果,疑誤導使用者,食衞局回覆《大公報》表示,市民一般可於採樣翌日收到載有檢測結果的短訊,局方會與相關承辦商進一步了解及適當跟進,確保工作人員向受檢人士提供正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