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第五波疫情下,小輪每趟班次僅幾十人乘搭。
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是本港唯一獲得專利航線經營權的渡輪營辦商,2018年3月獲批「中環─尖沙咀」及「灣仔─尖沙咀」兩條航線的15年專營權,至2033年3月31日。運輸署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天星小輪有10艘船,載客量4750人,今年2月乘客只有38.1萬人次,平均一天只有13607人次,較去年2月減少46%;2019至2021年乘客量分別有1797.1萬人次、852.9萬人次及957.8萬人次,遠遜往年。
政府承擔碼頭保養 豁免牌照費
運輸署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政府已把尖沙咀碼頭、中環七號碼頭及連接大樓和灣仔渡輪碼頭的管理權交與天星小輪,碼頭空間可分租作商業和零售用途,賺取非票務收入補貼渡輪營運。為協助降低其營運成本,政府已落實多項措施,包括在適用情況下承擔碼頭保養工作、在「長者票價優惠計劃」下發還碼頭租金和豁免船隻牌照費等。
記者翻查立法會文件發現,天星小輪於2016年至2018年票務收入,由4886.6萬元至5307萬元,總收入由9051萬元至9814萬元,除2017年加價及灣仔碼頭餐廳業務帶來租金收入增加而錄得盈利外,2016及2018年錄得34萬至271萬元虧損。上一專營期內天星三度加價,2019年申請加價16.5%,於2021年2月9日調整。
2020年,天星小輪的專營航線船費收入減至2190.5萬元,佔總收入26.18%,總營運成本1.21億元,員工支出6700萬元佔65%,除稅前虧損1633.3萬元。天星小輪母公司九龍倉2021年集團利潤升56%至60.19億元,扣除物業重估等收益,基礎盈利勝預期,增長7%至36.46億元。
民建聯交通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天星小輪是旅遊設施,疫情下無旅客來港,對其經營打擊大,導致出現虧蝕,近期油價升及通脹,令經營更困難,提出加價是意料中事。 大公報記者梁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