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透視鏡/要以新思維覓地建公屋\蔡樹文

時間:2022-05-13 04:23:27來源:大公报

  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攀升至6.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4.1年。兩者同創1999年以來新高,反映等上公屋愈排愈久。

  社會低下層人士愈多,居住條件愈困難,對公屋需求愈大。輪候公屋問題持續惡化,涉及各種複雜因素,包括土地規劃與供應、房屋政策、經濟大氣候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等等,這是綜合性社會問題,並非單純建多少公屋才能讓輪候者在某一時間內「上樓」。

  理論上,若經濟情況好轉,市民收入增加,自然更多人脫離公屋輪候網,輪候人數減少後,即使公屋供應量維持當前的水平,將減輕公營房屋供應壓力,長遠可縮減輪候時間,這是看似簡單而理想的數學題目。實際上,我們必須考慮綜合因素,才能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即是說,在解決輪候公屋問題、改善基層家庭及個人生活狀況的同時,也要對社會穩定及經濟健康發展起着正面作用。

  公屋是住屋問題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中政府完全可發揮主導角色,關鍵是打破傳統,去除條條框框,以新思維覓地建公屋。相信只要真正有決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