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典故/會展站「炸彈」訴說香港戰時血淚

時間:2022-05-10 04:23:33來源:大公报

  左圖:昨天是會展站開放日,有年輕人最愛在二戰美軍炸彈彈殼前「打卡」。右圖:2018年1月,會展站地盤先後發現兩枚戰時炸彈。

  東鐵綫過海段將於星期日(15日)開通,新增的會展站昨天舉行開放日,大批已取門票的市民搶先參觀。站內有不少特色設計,參觀者爭相「打卡」,當中以擺放在一號月台展示的美軍炸彈彈殼最受歡迎,想影相先要排隊。

  這個炸彈不但是建造會展站期間掘出的「紀念品」,更是二戰時盟軍抗日的歷史證物,訴說戰時港人血淚史。\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文) 何嘉駿(圖)

  會展站建造工程有不少波折,施工期間一共挖掘出三枚未引爆的戰時炸彈,現時站內展出的彈殼是第一枚被發現的炸彈,添上炸藥可重達1000磅。資料顯示,會展站發現的第一及第二枚炸彈分別於2018年1月27及31日拆除,第三枚則於2018年5月10日移除。當年拆除炸彈亦十分哄動,灣仔北一帶超過7000名居民、商戶及鄰近酒店住客疏散,或被知會留在安全地方,幸好炸彈全部安全拆除。

  盟軍反攻日軍 投彈空襲

  會展站地盤採用監控式開挖方法,將整個工地劃分成多個小區,並使用輕型設備緩慢地進行挖掘。港鐵曾經表示,2012年開始策劃建站時,已預計到作為填海部分,灣仔北工地可能挖出二戰未引爆的炸彈,在2016年展開大型挖掘工程前,曾邀請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專家,為工程人員講解如何辨認炸彈,以及發現炸彈時要採取的安全措施。

  其實維港兩岸近年多次大型工程皆發現戰時炸彈及沉沒軍艦,這些戰時「文物」的出土,揭開二戰時香港段段血淚史。話說日軍佔領香港期間,大量戰艦停泊在港島中上環及灣仔臨海一帶重要戰略地,1942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策動反攻,不斷空襲香港島及九龍一帶,投下數以千計的炸彈,主要目標是油庫、船塢及機場等軍事設施。

  曾誤炸平民 殺逾千人

  美軍在1942年間執行了4次空襲任務,1943年間增至10次,1944年間再有10次,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前,再有另外15次針對維港及周邊的空襲任務。空襲無疑重挫日軍,但大量無辜的香港平民亦受害。其中1945年1月21日,盟軍本欲轟炸現在位於金鐘的海軍船塢,卻因飛機錯過位置,以致誤炸現時的修頓球場,造成近千人死亡;同年4月2日,盟軍轟炸東區避風塘軍營、即現時的維多利亞公園所在,卻因炸彈掉落位置失準,誤炸聖保祿醫院造成約200人傷亡,當中包括病人、醫務人員及孤兒等。

  會展站地盤施工期間挖掘出的3枚炸彈,均為AN-M65型、重1000磅的通用爆破炸彈,相信是美軍分別於1943、1944及1945年期間,以四引擎重型轟炸機B-24解放者投下。

  很多在二戰時空投的炸彈跌入海裏,長年累月被埋藏在維港海床。70多年來香港不斷填海造地,這些未爆的炸彈被層層填海及新發展地段所覆蓋,仍具潛在殺傷力。近年多區進行發展工程,令長埋多年的巨型炸彈陸續「出土」,歷史證物重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