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的哥」老齡化 安全響警號

時間:2022-05-03 04:23:57來源:大公报

  圖:的士行業缺乏年輕新血入行, 不少高齡司機繼續留低揸車。

  的士司機近年有老齡化趨勢,不少「的哥」已年過六、七旬,情況令人關注。數據顯示,去年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超過四千宗,八成肇事「的哥」年過五十歲。不過,大公報記者訪問幾位長者「的哥」,人人都說無病無痛,無意退休,賺多一日錢得一日;至於行業「老化」,他們指因「無新血入行」。

  為保障司機、乘客和途人的安全,有議員認為應仿效公營巴士公司,按年制定對司機的驗身要求,並促政府當局加強關注商用車司機的健康狀況。\大公報記者 蘇荣(文) 盧剛昌(圖)

  2017年8月,一輛的士在尖沙咀輾過一名醉漢,司機卻未為意,再行駛了20米始停下,該名「的哥」當時64歲。去年8月,一輛的士在大埔廣福道直剷路中安全島,造成兩死八傷,涉事「的哥」63歲。的士司機老齡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特更」開工逾10小時 勁吃力

  按《道路交通(駕駛執照)條例》規定,司機年滿60歲,每三年需續牌一次;70歲以上續牌時更要遞交醫生簽署的體格檢驗證明書,並只可選擇續一年或三年。然而這些措施似乎未能阻止相關意外頻密發生,原因之一是的士行業缺乏年輕新血入行,長者司機比比皆是。

  現時的士每更最短也要直踩十小時,「特更」更隨時直踩十多小時,對於長者「的哥」來說,確實有點吃力。另外,「的哥」長時間逗留在狹小的車廂內,缺乏運動,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造成頸椎病;而且眼睛長期注意路面各種情況,容易導致視力疲勞綜合症,年紀大的會容易頭暈及視力模糊。

  今年2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2021年共有4081宗的士交通意外,當中牽涉60至69歲的司機佔最多,有1540宗;其次為50至59歲,有1387宗;另有13宗意外涉事「的哥」的年齡更已屆80歲或以上。整體而言,逾八成意外涉及50歲或以上的司機,一共有3336宗。

  大公報記者日前到馬鞍山恆輝街的士站觀察,發現「的哥」等客時,都會離開車廂,伸展筋骨。幾位年長「的哥」對記者說,退休之後會好悶,暫時不會考慮。他們自覺身體狀況仍然很好,閒時做些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相信問題不大。

  缺新血入行 老行家繼續做

  馮伯已年過70歲,現時兼職駕的士,他大嘆,「疫情對收入好大影響,車租開始加價,石油氣價格每月都升緊。依家每日開工10小時,因為自己仲做到,所以唔會考慮退休住,身體狀況亦理想,無病無痛。」

  已揸的士20多年的鄭先生直言,「年輕一輩都唔願入行,好缺人,所以好多高齡司機」,這也是他繼續做的原因。另一位鄺伯叮囑同行要以安全為上,「每個司機都知自己健康情況,如果唔適合揸車就唔好勉強,小心害人害己。我仲有三年就70歲了,到時都要有體格證明,不過我唔擔心會唔合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