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漁護署外展隊在疫下為漁工、漁民提供免費的核酸測試、疫苗接種、派發防疫物資等。
本港漁民一直有僱用內地過港漁工,協助在內地水域捕魚的漁船在本港魚類批發市場卸下漁獲,全港現有約2000名內地漁工。在第五波疫情數字高企期間,不少在港工作的內地漁工由於活動範圍受限制,無法購買防疫物資,更無法前往社區中心接種新冠疫苗。
為協助漁業抗疫,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外展服務,到魚市場為內地漁工打針,並「開課」兩次,示範教導漁工使用快速檢測包。\大公報記者 邵穎
「當時好驚中招」,在港工作的內地漁工王萬表示,「水上人」的生活雖然只是在漁船與魚市場之間兩點一線遊走,但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香港每日確診數字高達數萬宗,令他膽戰心驚,加上船上沒有獨立空間,五、六名工友同住,一旦有人中招便避無可避。為此,工友都做好防護,積極參與疫苗接種計劃,並頻密進行快測,最終無人染疫。
返內地打針需付隔離費
香港漁民互助社主席楊上進說,內地漁工助紓緩漁業人手短缺問題,而疫情期間,漁工如欲回內地打針,需額外的隔離費、時間成本,會影響出海工作。
在「內地過港漁工計劃」下,內地漁工只能在一艘指定船隻上工作,並只准來往該船及船主指定的不超過兩個魚類批發市場之間,無法上岸到社區中心打針。
由於漁工頻繁往來香港與內地水域,亦會與漁船上的本地船員、魚市場工作人員及市場用家接觸,為保障漁工健康及海魚供應,政府為內地漁工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提供口罩快測包物資
漁護署漁業主任司徒穎宜表示,去年中累計為近800名內地漁工接種兩劑疫苗,並於去年12月及今年2月為約650人打第三針,惠及約1300人。目前本港逾九成漁工都已接種不少於兩針的疫苗。
物資派發方面,王萬說,漁護署、船東在第五波提供了4、5次口罩、快測包等物資。漁護署表示,在2至3月累計派發約1400至1600個快測包,香港漁民互助社及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分別派出逾3000個快測包。
漁護署抗疫主任韓倩敏表示,疫情高峰期,團隊約60人中,有10至15人染疫,前線15、16名同事中,約半數「中招」,包括她自己,剩下的同事需每日加班2至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