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關愛基層/「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助千基層學生

時間:2022-04-30 04:23:33來源:大公报

  圖:劏房戶李太對李家超的「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感到振奮。

  安老助弱是李家超的重點政綱之一,他昨日提出推行「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由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等一同設計方案及計劃,企業人才擔任導師扶持1000名劏房初中生,協助他們裝備自己及增強自信心,了解生涯規劃及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與資助,計劃推行2至3年,每年檢視成效。有劏房家長表示歡迎建議,並希望增加名額。

  李家超並承諾關顧勞工,大力發展多元經濟,創造更多優質就業職位,同時積極興建房屋,以改善勞工待遇和居住質素,並檢討外判制度改善員工待遇。\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郭如佳(文) 蔡文豪(圖)

  「我哋一家三口只係得做三行嘅老公一人搵食,好嘅時候,每月有萬幾蚊收入,最近第五波疫情只有六、七千蚊,生活掹掹緊。」49歲的李太表示,家中每月扣除4200元租金、水電費及膳食等日常開支後,已所餘無幾。她與53歲的丈夫、就讀中一的14歲兒子發仔住在深水埗一個不足100平方呎的劏房,大公報記者昨日探訪他們,見到房內傢具不多,碌架床、單門雪櫃及煮食爐等全由善心人捐贈。

  發仔於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使用別人送贈的舊款平板電腦,但無錢安裝寬頻,只能靠手機儲值卡熱點分享上網,不過劏房接收不良,影響學習進度。發仔說,「最希望屋企有WiFi、有電腦。」

  劏房戶:憂名額太少難參與

  由於參加童軍、跆拳道等要買制服,發仔無法參加校內課外活動,「我想學陶藝,但要600元,所以唔參加。」李太稱讚李家超的試驗計劃建議很好,如落實推出,她會為兒子爭取加入,但擔心名額太少,她希望兒子可以有資源得到正常社交及技能。

  《大公報》前日報道住劏房的單親媽媽胡女士對女兒未來表示擔憂,她希望政府給更多更實用的公共學習資源予基層學生,以緩解社會的補習焦慮,減低學生和家長壓力。她看到李家超的政綱感到很開心,惟現時女兒才8歲,正讀小學三年班,離初中還有一段距離,故覺得有些可惜,「如果小學生都受惠就好了。」她說劏房家庭眾多,1000個名額太少,恐怕符合資格亦難以申請,「最好是優先單親家庭劏房戶。」

  團體倡新政府訂滅貧目標

  李家超透露,早前探訪一個住劏房的單親媽媽及其中學生兒子,令他感到初中學生無論學習環境、機會及條件也不理想,因此想到這個計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扶貧政策多年來欠目標及方向,若李家超當選,應為解決貧窮問題訂立目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全港貧窮兒童有25萬人,政府應全面檢討扶貧政策,訂立滅貧目標。

  施麗珊表示,試驗計劃與現時推行的兒童發展基金的師友計劃理念相若,可以說是加強版,建議應設供款計劃及擴大名額。她認為不應只靠義工做導師,應由機構推行,令學生在體藝及技能上得到持續數年的培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