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是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競選政綱中的四大綱領之一。他提出六大核心政策,包括鞏固金融中心,提升核心優勢;發展創科中心,帶動經濟轉型;開發北部都會區,激活發展引擎;塑造文化之都,推動創意經濟;把握法治優勢,強化法律服務,以及發揮香港所長,多元自由發展等。
他指出,香港是一座包容且與世界有着緊密聯繫的國際城市,但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內地作為腹地。「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永遠記住和發揮好。」\大公報記者 李清、吳子硯﹑郭如佳(文)
李家超表示,在提升競爭力方面有三個考慮。第一是香港已經有的固有優勢如何鞏固、強化、提升。例如金融中心方面,香港是離岸人民幣中心,如何做大做強。
發揮優勢 塑造文化之都
第二,更加重要的是利用好新機遇激活香港發展,把香港經濟提升到新台階,有效轉型,創造產業鏈。他說香港要建立成國際創科中心,「無創科便無未來,全世界都以創科為目標,不進則退,香港不會等也不能等」,強調要全面發展,通過創科在不同領域創造新經濟,香港工業可以再工業化,不同領域也可以提升價值。
在香港塑造文化之都方面,他說,「這既是國際的也是大灣區的文化之都」,強調已定位發展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香港有很多優勢,例如兩文三語等,「文化之都目標是大灣區和內地有任何展覽、文化藝術表演首選香港。」
背靠祖國 把握市場機遇
第三,他提到香港優勢的獨特性。香港是國際城市,和國際連接、包容、緊密溝通;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內地作為腹地,有內地機遇。他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後也會是世界經濟活動最大引擎。這個得天獨厚優勢一定要記住,而且發揮好,這個優勢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沒有其他城市擁有。「在增強競爭力上,我強調各方參與。有信心在此優勢下會有市場、資金、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認為,李家超的政綱積極回應了業界有關推動傳統產業結合創科,促進多元經濟,提升香港競爭力的倡議。「紡織及製衣界是香港創科的『大戶』之一,與灣區內地各城市優勢互補,促進科研成果落地,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科創界別選委冼漢迪表示,「創科發展一日千里,誰擁有創新能力,誰就能引領潮流,立於不敗之地,李先生重視科創的決心令我十分感動。」
香港青聯科技協會主席黃麗芳亦建議,香港需要配合好國家「十四五」規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好包括創科在內的八大中心的發展,做好數字經濟、綠色經濟,讓香港宜居宜業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