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浸大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在啟德暫託中心為確診者提供治療。
中醫藥在第五波疫戰發揮重要的功效,其中,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轄下的中醫診所,在這波疫情中已為3.9萬名確診者網上診症,患者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通常約10日便能「陽轉陰」。
浸大中醫並在啟德長者暫託中心,協助落實中西醫協作治療住院式服務。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中醫專家來港支援抗疫,對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院發展都會有很大幫助。
大公報記者 邵穎
啟德暫託中心有大約100名確診長者接受西醫治療時,同時接受浸大中醫團隊診治。卞兆祥表示,長者的長期病、基礎病多,往往同時服用六、七種不同藥物。他於巡房時曾看診一位婆婆同時服用23種藥物,亦有部分患者難以用言語表達,醫師需跟家人或護理員溝通才知道其整體情況。
病歷管理系統互通
中心內設有一套病歷管理系統,除了駐診的西醫與護士可登入,中醫師、中藥人員可透過設置在中藥房的系統,登入查看患者的醫療紀錄,包括中醫、西醫、護理巡房的紀錄,藥房的開藥紀錄,患者吃飯、睡眠、大小便等情況。卞兆祥表示,登入系統後可看到病人之前服藥、身體狀況等,對中醫開藥、診斷過程帶來很大的幫助。
除了病歷互通,卞兆祥強調,中、西醫的溝通對雙方協作很重要。每日中、西醫各自巡房看病人,但會先與護理同事交流,在「交班」過程中討論特殊情況,例如患者的肝腎功能差、病情轉壞等問題,中、西醫會商量診治方案,是否需將患者轉送急症室治療等。
他舉例,日前有病人咳嗽,痰裏有血,且有氣促情況,但暫託中心的醫療條件有限,他與西醫商量後,決定把病人轉送急症室,有關轉送表格需由西醫簽字。雖然中西醫系統、術語不同,但大家對整個病的判斷是極相似的。他希望長遠來說,能在病歷系統互通方面做好中西醫的合作。
「順手」治皮膚病及痛症
卞兆祥分享在啟德暫託中心治療的有趣經驗,其中一名70多歲的確診伯伯本身患有牛皮癬,中醫團隊於是開藥「順手治療」其牛皮癬,當他因為新冠康復離開中心時,開心說未料到有此意外「收穫」。中醫團隊也為一些本身患有肩頸、腰腿痛的病人,進行推拿治療。
卞兆祥說,暫託中心的中西醫合作臨床經驗,對將來公營醫療系統、將軍澳中醫醫院的運作是寶貴經驗。畢竟暫託中心的病人都是新冠患者,處理相對較簡單,未來中西醫合作的實際過程中,病人的症狀更繁複,出現問題可能更多,在法律層面、技術層面等都值得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