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網購騙案急增 主要涉手機海鮮凍肉

時間:2022-04-14 04:23:44來源:大公报

  圖:警方去年展開4次行動,共偵破1155宗網上購物騙案。

  【大公報訊】記者周亮恒報道:疫下網購需求倍增,網購騙案亦隨之增加。警方去年共進行4次執法行動,偵破1155宗網購騙案,拘捕223人,涉款達700萬元,去年網購騙案損失總額達7150萬元,主要涉及銷售時令貨品,包括手機、海鮮、凍肉等,佔整體科技罪案率四成。消委會提醒市民應考慮網店商譽、核實收款賬戶是否公司戶口、是否有實體地址及聯絡方法,以及不要把款項轉至個人戶口。

  假扮限購誘入局

  網購騙案由2017年的1663宗急增至去年的6120宗。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表示,在社交平台、討論區、二手買賣網站上,有騙徒假扮賣家出售貨品,價格比市場低,以限購或減價促銷作招徠,透過銀行轉賬、轉數快及儲值支付工具收取貨款,之後失去聯絡,甚至封鎖買方賬戶。

  范指騙徒亦會利用社交平台不驗證用戶身份的漏洞進行詐騙,其間不斷更改賬戶名稱或不公開賬戶ID,令買家難以察覺有關專頁及賬戶存在問題。有儲值支付工具接受其他身份證明文件,包括澳門身份證或內地護照等,騙徒透過特定快速支付工具收取騙款後,隨即轉至境外錢包套現及消費,騙款一旦流出香港境外,大大提升警方追查去向的難度。  

  消委會數字顯示,過去3年涉及網上交易的投訴呈上升趨勢,其中主要是外賣平台的投訴。至於網上消費風險及陷阱方面,市民通常遇上貨不對辦、運送延誤及退貨問題。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首席主任何應富建議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等有退款基制的工具會較穩妥,並容易查核紀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