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市民到深水埗補漏拾遺派發站領取防疫包。/大公報記者司徒志雄攝;右圖:《大公報》日前報道半數派發站開「朝九晚六」,當局從善如流,昨日和今日延長開放時間。
政府昨日起在全港設立89個補發站,讓未取到防疫包的市民領取。《大公報》日前報道約半數派發站開「朝九晚六」,當局從善如流,昨日和今日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9時。
市民除可憑早前派發的補領卡領取防疫包,也可在補發站索取散裝的快速測試劑。大公報記者走訪多個補發站,深水埗區不少劏房戶表示收不到補領卡;在公屋林立的青衣及葵涌區,居民主要索取快速測試劑,有人「全家出動」領取,希望足夠未來一段時期使用,「慳得一蚊得一蚊」。\大公報記者 司徒志雄
14歲少年阿梁告訴記者,父母分別任職司機及侍應,他昨日替父母前來補領。對於政府補派防疫包,他感覺有點遲:「如果一個月前派就最好,至少可以幫屋企慳返幾千蚊。」他坦言父母因第五波疫情收入大減,更要花錢買快速測試劑,令一家生活捉襟見肘。「爸爸媽媽要開工就一定要快測呈陰性,唔係無得開工,而公司無資助。」
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深水埗、灣仔及葵青區的派發站。深水埗區派發站負責人表示,全日平均每小時約20人前來領取防疫包。前來的大多是劏房居民,沒收到補領卡,職員只簡單登記市民姓名、電話號碼、地址及簽名後便送上防疫服務包,不用核對身份證。
灣仔及葵青區補發站的職員則要求領取防疫包的市民簽署承諾書,承諾書上除詢問曾否收過防疫包,亦必須填上資料及讓職員核對身份證。青衣體育館有市民跨區領取,該市民住在土瓜灣,但在青衣工作,昨晚接近7時下班後來前往「碰碰運氣」,結果成功取得。
陳積志:無補領卡寬鬆處理
在北葵涌鄧肇堅體育館派發站,記者發現較多人只領取快速測試劑。梨木樹邨居民陳女士說,動員全家領取快速測劑,務求「攞得幾多得幾多」,「防疫包只有20個快測,但我哋可能未來一年都要先做檢測先可以返工」,「一日攞到100個已慳成千蚊。」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稱,為方便市民快一點領取快速測試劑,今天起3天參與全民自願檢測,89個補發站昨日與今日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9時。當局以寬鬆方法處理到補發站領取防疫包的要求。政府表示,市民如未能出示補領卡,提供姓名、聯絡電話、身分證明文件首四位數字或字母作簡單登記後,便可領取抗疫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