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穿上全套防護衣的魏錦瑜坦言,派送物資雖然很辛苦,但受助人一句簡單的多謝,已叫她疲勞盡消。
,
花名「金魚」的魏錦瑜,是一位年輕母親,育有三名女兒,分別七、九及十三歲,成為抗疫義工源於覺得「港人疫情下好慘」,面對沒完沒了的疫情,她認為沒有人可獨善其身,與其留在家中,不如站出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為女兒樹立榜樣,明白助人為快樂之本。
「病毒無處不在,我留在家中,也有機會受感染,如果出去幫人中招,也心甘命抵!」「金魚」表示,早前有一份工作幫補家計,一次從社區人士的群組,得悉招募抗疫義工,於是報名參加,「群組寫明,是幫手包裝防疫包,最初見只有一兩人報名,覺得好像很冷清,所以就報名試試。」
徒步派物資 猶如焗桑拿
她憶述,當日抵達社區會堂,情況並不如想像中冷清,當時合共有接近100人,包括不同年齡人士,經指導後,分為數人一枱,負責將物資逐一包裝,一次義工的體會,令她「上癮」,後來索性辭工,全力參與義工服務。
來自基層的「金魚」,辭工後家庭失去一部分的收入,但她的丈夫並不介意,更全力支持太太幫人,除了負責包裝物資包,「金魚」也有參與派送物資工作,其中一次經歷令她非常難忘,「根據指引,我們向確診者派物資包,只會放在門外,不可有近距離的接觸,有一位獨居的婆婆,大概很久沒有外出見人,知道我們來了,立即打開門希望多謝,我們唯有立即退後到走廊的轉角位,離遠叮囑她小心保重身體,最緊要放鬆心情。」
「金魚」坦言,派送物資包其實很辛苦,既要穿上全套保護衣、戴上口罩和面罩,每次遇到一些單幢唐樓,沒有升降機,徒步派發弄得汗流浹背,猶如焗桑拿,而且每次也一手拿了幾袋,過程絕不輕鬆,但受助人離遠一句簡單的多謝,已叫她疲勞盡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