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點擊香江/香港怎樣參考滬穗深防疫經驗?\屠海鳴

時間:2022-03-30 08:57:08來源:大公报

  昨日,本港新增7596宗確診個案,連續4日低於1萬,與最高峰逾5萬個案相比,有明顯好轉。但昨日本港再多151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已有7358名新冠病人離世。這表明,香港抗疫依然處於「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絲毫不容鬆懈!

  怎樣把疫情防控做得更好?行政長官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上海、廣州、深圳的防疫經驗有參考價值;並表示,香港作為內地及外地的跳板和聯繫人,防疫措施要聯通內外才能成功,雖然一點都不容易,但仍應爭取達至效果。

  香港怎樣參考滬穗深防疫經驗?筆者認為,重在識其「魂」,然後才可仿其「術」。如果只看表面,不知其裏,學習借鑒只會淪為一句空話。為此,建議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認知。

唯「快」才能制勝

  廣州抗疫經驗好在哪裏?廣州人總結了幾句話:反應快,行動早,救命才是硬道理。廣州堅決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堅持「聯防聯控」與「群防群控」相結合,科學精準制定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了疫情。

  深圳的抗疫經驗強在何處?深圳在3月14日至21日按下了「慢行鍵」,全市公共交通工具、地鐵停運,所有小區、城中村、產業園區全都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營業場所、門店全部停業,僅餐廳、超市、菜市場、藥店可以開門,餐廳只能外賣,不能堂食。利用這短短的7天,這個近2000萬人口的城市,完成了三輪核酸檢測後,城市恢復正常秩序。

  上海的抗疫經驗特殊在什麼地方?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先在浦東、後在浦西實行封控,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逐片篩選,把染疫者找出來。

  三地的方法雖然不同,但都圍繞一個「快」字展開。廣州以「早」求「快」,深圳以「慢」求「快」,上海以「分」求「快」,都是為了跑到病毒的前面,獲得抗疫主動權,這是制勝的關鍵!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備受詬病的就是一個「慢」字。無論是戰時思維的樹立、抗疫政策的敲定,還是抗疫措施的執行,都明顯「慢半拍」,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時間窗口」。香港借鑒三地經驗,須緊盯一個「快」字。那麼,怎樣才算「快」?不是說比過去快就可以了,而是要以病毒傳播的速度來定義「快」,始終跑在病毒的前面,才稱得上「快」。

有「備」才能無患

  綜觀滬穗深的防疫經驗,都有一個共同點: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深圳在開啟「7天慢生活」之前,下足了「備課」功夫。無論是醫療防疫人員的組織調度,還是社區工作隊伍的人員配置;無論是隔離設施的全面落實,還是市民生活物資的充分供應;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保障,還是思想上的行動動員,都做了充分準備。正因為如此,「7天慢生活」期間,市民的配合度非常高,核酸檢測的效率也非常高,達到了預期效果。

  廣州能以快制勝,同樣是下足了「備課」的功夫。從物資儲備、啟動應急響應,到集中收治重症病人、採用先進技術實施救治,均反應迅速、有條不紊。

  上海正在實施的「分區封控」,是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權衡利弊得失,從多個方案中遴選出的一個方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反觀香港應對第五波疫情處處被動,準備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行政長官在日前的記者會上坦言,誰也沒有料到今年2月份疫情會發展到這樣嚴重的程度。醫管局主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若去年推高疫苗接種率或可大幅降低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

  借鑒滬穗深的防疫經驗,就要借鑒其「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意識,要以「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來做防疫的準備工作。對於第五波疫情,港大的研究人員已通過模型分析,做出了染疫人數、重症人數、病疫人數的預測,也有不少研究人員認為,本港很有可能爆發第六波、第七波疫情。那麼,政府應該依據這些分析判斷,提早做好準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在面對新冠疫情這樣的公共衞生事件,我們寧肯把困難估計得更大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如此才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實效。

心「定」才能致遠

  抗疫是一場戰鬥。打仗是實力的較量,也是信心的較量。滬、穗、深三地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從政府到民間,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心。三地黨和政府官員態度鮮明,講話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市民團結一致、共渡難關,從網上的留言看,絕大部分人都表達了對封控措施的理解和包容,對一線醫護人員的體恤和敬重,對戰勝眼前的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就抗疫信心而論,香港與滬、穗、深的差距十分明顯。去年12月底,疫情個案出現時,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到了2月份疫情大爆發,一時間手足無措;到了3月份每日個案達到5萬峰值時,還有人主張「躺平」;現在,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情況稍有好轉,「傷疤」還沒完全好,有人就「忘了痛」,急忙呼籲政府重視香港人才流失及外商撤資問題,甚至建議特區政府「將錯就錯」,制定「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在付出了7000多條生命、100多萬人染疫的沉重代價後,仍然不懂得「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缺少定力,令人嘆息!

  借鑒滬穗深的防疫經驗,就要始終懷着必勝的信心去抗疫,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生命賬、健康賬、民生賬、總體賬,以更寬闊的視野看待抗疫的成敗得失,以更長遠的眼光分析抗疫實效。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九次協調會上指出:「香港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各參與單位和全體工作人員,要始終保持昂揚的戰鬥狀態,不放鬆、不懈怠,直至取得香港疫情防控戰的最終勝利」。他還強調,要堅決打擊干擾破壞香港疫情防控的行為。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認識到,抗疫沒有退路,必須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