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把脈」香港疫情:必須堅持「動態清零」

時間:2022-02-07 04:24:53來源:大公报

  本港第五波疫情愈趨惡化,連續兩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300宗,昨日錄得342宗確診,當中逾200宗源頭待查,佔整體確診宗數六成。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近日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指出,目前Omicron的致病力和傳播力仍然沒有完全明確,現階段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的防控政策。他強調,「動態清零」對香港適用,「動態清零」的基本原則為「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

  梁萬年對香港的防疫工作提出「五個精準」,包括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精準劃定密切接觸者、精準劃定有風險的地區、精準進行醫療救治,以及精準實施社區防控。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擴大核酸檢測範圍,更早更快找到傳染源。\大公報記者 周宇

  梁萬年表示,香港人口密度大、國際交往頻繁,各種受感染包括輸入的風險較大,可以說,香港疫情擴散的風險比一般城市要高,「對香港來說,確實面臨着很大挑戰。」他直言,香港如何做到「動態清零」,很好地平衡社會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和疫情防控的關係,既是「一個科學的命題」,也是「一個民生的命題」。

  「五個精準」應對當前疫情

  對此,梁萬年提出「五個精準」去應對當前疫情。梁萬年認為,香港信息化水平高、城市管理水平高,有能力精準地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釐清病人感染的來龍去脈,如感染源頭、傳播路徑、病人的接觸人群及活動空間範圍等。他相信,香港能夠做到通過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找出密切接觸者,並對這些密切接觸者進行精準管控,避免進一步造成連續性傳播。

  如何遏制香港當前疫情蔓延的勢頭?梁萬年認為,當務之急是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盡早找出傳染源。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有效追蹤之餘,也要通過嚴密的社區防控,建立起網絡化的管理。他說,社區層面的防控非常關鍵,要盡力把責任真正落實到每一個街道,甚至每一個門樓,「責任感是非常的重要」。

  「與病毒共存」論調不科學

  至於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論調,梁萬年認為,所謂「躺平」式地對病毒置之不理,目前仍為時過早,「現在這個判斷從科學上還不能給出結論。」他說,若今後出現更具特異性的、更有效的藥物,當人類戰勝了這種病毒時,病毒對人類的危害變小,人類便可以和它共存。

  「我們還是要樹立起抗疫的信心。」梁萬年深信,在香港特區政府的領導下,香港市民一定能夠高效快速戰勝第五波疫情,內地居民也很期盼能夠早日與香港恢復正常的人員、交通往來,「相信這個離我們不是太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