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歲晚,又是騙徒搵食旺季,在網上廣布「釣魚」騙局,不少市民失財!近期不少港人包括多名立法會議員,紛紛收到欺詐短訊或電郵連結(Link),假冒港燈、煤氣公司、香港郵政,以及銀行等,十分逼真,一「擊」(點擊)即「上釣」。
參看警方統計數字,去年11月至今年7月的「釣魚電郵騙案」舉報涉及損失達320萬元,最大一宗的事主被誘騙至假銀行損失275萬元。網絡騙案層出不窮,年關將至,警方呼籲市民提高警惕,收到各種不明來歷的超連結時,務必三思而後「擊」。\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賴振雄、黃山
「好彩及時醒覺,無輸入個人同銀行資料入去,如果唔係就慘啦」,上月險被假冒港燈的退款電郵超連結而「中招」的陳女士,近日接受大公報記者電話訪問時猶有餘悸。
假冒港燈及香港郵政
在港島西區居住的陳女士,上月中旬在手機收到聲稱「港燈」的短訊,指發票計算錯誤,向其退還213元,並附上一個超連結,要求客戶點擊該連結以驗證身份。陳女士手快快按入該超連結,發現要輸入個人資料,因眼花叫家人代輸入資料,被女兒發現可疑而作罷,截圖後即時將該連結刪除。事後,發現是假冒港燈的詐騙連結。
記者日前按陳女士提供的資料登入該超連結,跳出「港燈」的「客戶登錄」網頁,見到:「可再生能源證書申請狀態跟蹤」欄目,按指示填完客戶資料及驗證碼再提交,網頁顯示「驗證碼不正確,請修改重試」,顯示網頁已無法登入,相信網站已被警方查封。記者發現連結的偽冒網站,完全照抄港燈的網頁格式,頂部印有港燈標誌和特區區徽,非常逼真。
港燈公共事務部昨日對《大公報》表示,上月21日已在公司網頁提醒市民慎防帶有惡意連結或附件的詐騙電郵,並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對於事件涉及多少客戶及影響範圍,暫未有補充。
騙徒除了假扮港燈退款外,還扮成香港郵政或其他公用事業機構,以釣魚形式超連結「請君入甕」。市民莫女士昨日向《大公報》表示,上月底收到一則聲稱是香港郵政的短訊通知,寫有「由於欠缺資料,我們無法交付您的包裹」,短訊附有一個超連結,由於她不懂得如何處理,找女婿代為處理,其女婿按指示,登入網頁後,即見看似香港郵政「寄投易 ec-ship」服務的網站,要求輸入名稱、地址和電話等個人資料,並支付運輸費。
莫女士輸入相關資料後,網站跳往另一頁面,要求輸入信用卡資料作付款。她頓覺奇怪,懷疑被騙,即時停止輸入資料,退出連結,後來證實是一宗騙案。她和女婿至今仍擔心輸入的個人資料,會被不法之徒反覆使用。記者昨日按莫女士提供資料登入該連結,發現該詐騙連結已被警方查封。
扮銀行職員套PayMe密碼
除以上的犯案手法外,PayMe亦是騙徒瞄準的目標,騙徒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市民個人信息後,假冒銀行職員致電,準確說出受害者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增加可信性,以銀行戶口出現異常等藉口,誘使受害人按內附的超連結進入假網站,或更新電子支付平台「PayMe」戶口,騙取受害者的「一次性密碼」及「交易密碼」後,登入並騎劫其「PayMe」戶口,將存款轉走。
今年6月12日,有女事主接到假冒銀行職員的騙徒電話,被對方以上述手法,誘使其交出密碼及驗證碼,受害人其後發現PayMe戶口瞬間損失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