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服最早源於夏商時期的皇帝禮服,上衣下裳制,古代男女都可穿,後來男子逐漸改穿袍衫作為日常服飾,而女子依舊以上衣下裳的樣式為主,稱為襦裙。華服少用紐扣,多用繩帶繫結,而且把繩帶收藏在衣服裏面,表面看不到繩帶,整件衣服像不需要任何繫帶或紐扣,所謂「天衣無縫」,正好是華服的寫照。
華服分為三大派系,包括以傳統中國服裝的制式和要求為主的漢服派,主流是漢朝,唐朝和宋明兩代的服飾,漢服派非常重視傳統中國節日,特別古代三月初的花朝節。現代派則是認為華服漢服應該與時俱進,融入當下日常的生活、工作,不拘場合,亦配搭以先進的物料,飾物和髮型等等,部分走高檔商業路線。
華服派種類豐富,包含所有古代現代,曾經在中華大地出現過的服裝,旗袍,甚至蒙古人的服裝,甚至不同的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等。
資料來源:夫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