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家長冀推「返回」機制 助雙非童回流

時間:2019-11-04 04:23:20來源:大公報

  圖:「雙非童」若選擇跨境就讀,每天就要踏上披星戴月的求學路

  【大公報訊】記者石華深圳報道:深圳人李女士的女兒是俗稱的「雙非童」,小女孩從幼兒園開始,上學下課每天花五小時。女兒讀小學時,她曾經一度猶豫應否轉回深圳就讀。若選擇跨境就讀,女兒從六、七歲起就要踏上披星戴月求學路;不跨境的話,私立學校的學費並非他們家境承受得起。

  趕跨境校車難參加課後活動

  眼見三年跨境讀幼兒園都能堅持,李女士最後讓女兒繼續留在香港上小學。未夠七歲,女兒已習慣了天天清早五點多起床,八點前趕到學校上課。李女士說,「去香港生孩子,說老實話,我現在很後悔,讓孩子在那邊讀書更後悔。」

  家住南山的肖女士有一女一子,大女兒在深圳出生,在深圳讀書,小兒子在香港出生,只好留在香港就讀。別的家庭,大的孩子可以輔導小的做功課,但弟弟因為用繁體中文和英文讀書,姐姐幫不到忙。「香港小學一般下午四點放學後,都會有各種興趣班,但兒子要趕跨境校車,未能參加,也難以完全融入香港的教育。」肖女士曾經不止一次想將兒子轉回內地就學。

  不少「雙非家長」想放棄香港身份,讓孩子重返內地讀書,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返回機制出台,他們希望能有相關機構推動成事。

  另一方面,當初為了讓「雙非孩子」成功入讀香港學校,不少「雙非家長」在深圳報讀英語、粵語等港校適應班。羅湖一家專門輔導「雙非童」的中介機構,其負責人表示,今年開始業務不斷萎縮,因為不少「雙非童」回流內地就學,負責人對記者說,「由於是跨學期,深圳本地的學位也緊張,關鍵是學籍不好辦理,回流的趨勢是有,但成功的很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