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詩歌導航 烏克蘭才女浸大尋夢

時間:2019-05-22 03:17:28來源:大公報

  因為愛上一個人,所以她去了他的國家(土耳其)。因為愛上中國詩歌,烏克蘭詩人蔡素非(Sofiia Zaichenko)2017年毅然選擇來港,到浸會大學修讀博士,研究當代中國詩歌。精通五種語言的她,希望能將中國新詩翻譯成土耳其文、俄文,她還當起中國文化的友好大使,把中國文學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公報記者 梁靖怡(文、圖)

  生於烏克蘭,在土耳其完成碩士學位,蔡素非一直致力研究當代漢語詩歌和翻譯,也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新詩的價值、現狀和發展。本科在烏克蘭完成中國語言文學學士課程後,她為追隨愛情,即奔赴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繼續攻讀有關漢學的碩士課程,開始研究中國當代詩歌發展。不平凡的經歷,讓她學會多種語文:烏克蘭文、英文、俄文、土耳其文及中文。

  一頭金黃色的波浪捲,一對迷人的眼睛,一副如陶瓷娃娃的臉,蔡素非每一句話都經過深入思索,不緊不慢卻擲地有聲。她是沒有家的,文學也沒有國界,她說自己一直在外圍了解中國,故於土耳其修讀博士的第一年,就毅然抓住來香港的一個機會,真正接觸中國。亦因為她要執意來香港,她跟土耳其男友分開了。

機緣巧合遇上

  大呼:「詩歌找到了我」

  在讀研究生的第一年,她去信其他批評家問關於中俄間文學的比較,那位批評家向她推薦了包括歐陽江河等作家的作品。而她第一次接觸中國新詩也是機緣巧合─人給她帶回來的一本詩集《如此博學的飢餓─歐陽江河集1983-2012》。她拿起詩集,手不釋卷,興奮地叫道:「詩歌找到了我!」

  談及詩歌對自己的影響,蔡素非這樣說:「她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經融為一體。我的生活與我的事業間沒有邊界,我的業餘愛好也是喜歡讀詩。」她笑道,「歐陽江河曾經說過,『讀詩的人比不讀詩的人幸福』,而我現在是幸福的人。」眉宇間洋溢着詩歌賦予她的靈氣與生命力。

  在2016年聖彼得堡的歐洲漢學學會雙年會上,蘇素非認識了浸會大學蔡元豐教授,初次見面她已很想成為蔡教授學生,回到土耳其後再以電郵溝通,於是蔡教授推薦她申請浸大的文學院,終以高分成為候選人之一,蔡教授還替她寫推薦信到香港政府獲得了獎學金。2017年她透過研究資助局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2017/18」來到香港修讀博士。

  對於外部世界的了解源於高中最後一年有機會去美國,蔡素非那時就暗下決心不再留在祖國烏克蘭,要出去看看,「去探索複雜性的東西,克服困難,超越自我。」蔡素非形容自己是「流浪地球」(International Homeless),生於烏克蘭,去了土耳其,又來到香港,她自言有冒險精神,敢於挖掘新的文化,更希望把中國文學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