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球場擬增設田徑跑道供市民跑步、舉辦體育及社區活動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香港大球場舉辦的大型體育活動,預料長遠會被日後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取代。為地盡其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建議重建有64年歷史的大球場,增設田徑跑道及發展成公眾運動場,供市民跑步、舉辦體育及社區活動之用,惟看台座位數目則會由現時約四萬個,大幅縮減至8000至9000個。多個體育總會及地區人士均贊成。
康文署指出,香港大球場是全港最大型的多用途戶外康體場地,但座位數目及欠缺藥檢室和媒體中心等配套,都不能滿足每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其他大型國際賽事需要。啟德體育園將興建一座有五萬個座位的主場館,料可發揮功能,日後亦會取代大球場舉辦大型活動。
啟德體育園取代辦大型活動
署方建議,改建大球場為公眾運動場,設真草球場作足球及欖球比賽、符合國際標準的田徑比賽設施,但看台座位數目會由現時四萬個,縮減至8000至9000個。在沒有大型活動時,運動場免費開放予公眾跑步,市民和團體亦可訂場進行足球、欖球和田徑訓練等活動。發言人稱,香港足球總會、香港欖球總會、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及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等體育總會,都支持重建建議。
足總副主席貝鈞奇認為,大球場重建計劃合理,因日後啟德體育園的主場館可容納近五萬人,會是大型體育賽事的首選,「香港確實唔需要兩個咁大嘅球場。」而灣仔區議會將於下周二討論重建方案。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主席伍婉婷稱,不少本地甚至國際體育盛事都選址灣仔舉行,區內相關場地設施使用率飽和,區內交通及配套承接力不足,現是時候探討如何還原及增加區內運動場地。
香港大球場1955年啟用,起初只能容納2.8萬名觀眾;至1994年完成重建後,座位增至四萬個,但其後先後發生草皮質素差劣、附近居民投訴演唱會等風波,近年日均使用量偏低。除體育盛事外,歷年在大球場舉辦過的活動還有童軍大會操,譚詠麟、郭富城和黎明等人的演唱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