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心臟「掌管」全身血液流動,但會隨年紀增長而衰退,心瓣膜衰退更可令心臟血液倒流或塞車,是本港第二常見的心臟疾病。本港人口老化,瑪麗醫院的心瓣手術宗數七年間增四成。該院今年引入新技術,相比傳統開胸手術,要鋸開胸骨讓醫生看着心臟施行手術,新技術的儀器碰到心臟不同的組織會「變色」,配合超聲波影像,醫生不用開胸,更不需要做體外心跳,風險較低,但病人目前要自費18萬購買儀器。
平躺在床上都感到呼吸急促,胸部「頂住頂住」,經常感到暈眩,以為「老咗就係咁」?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表示,心瓣好比心臟的「活門」,若主動脈心瓣變得狹窄,會限制血液流量,問題出現三年便有生命危險;若二尖瓣閉合不全,可令血液倒流,出現七至八年有危險,但一半病人的病徵不明顯,要透過感冒看醫生或年檢始發現心跳不正常。
傷口僅四厘米
醫生估計,全港每年有約1000名患者需要做心瓣手術,而主動脈心瓣和二尖瓣問題患者各佔約一半,二尖瓣問題當中,最常見是垂脫,令「活門」不能閉合,要放入人工筋腱將垂脫拉回。要修復二尖瓣,會按病人的身體情況,決定做傳統開胸手術、半開胸手術、內窺鏡或機械臂手術,需要打開心臟施行,手術時均需要用人工心肺機暫代患者心臟功能,手術風險約1%至2%。
瑪麗醫院今年七月引入「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術」,其光纖原理可反射顏色,例如夾到白色的二尖瓣,便會發出白色燈光,碰到心臟紅色部分則轉紅色。陳泰良說,新儀器不用打開心臟,亦不用人工心肺機,手術傷口僅約四厘米,故併發症等風險較低,完全康復至可以跑步、游水需一個月,香港暫時只有瑪麗醫院已經引入,目前有八人做過,年齡由58至82歲。
未納資助 需自費18萬
不過,由於手術暫時未納入政府資助範圍,病人要自費購買一次性儀器,費用18萬元,其他手術方法均已納入資助。陳泰良期望,待收集新手術更多經驗及數據後,政府會納入資助,一般需時三至四年,視乎技術成熟及普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