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工廈「開天井」 改建過渡屋更宜居

時間:2018-10-18 03:16:21來源:大公報

  圖:何周禮歡迎政府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並認為當局應為改建提供更多彈性。旁為他參與活化後的工廈模型/大公報記者曾敏捷攝

  為紓緩房屋短缺問題,施政報告宣布重啟活化工廈政策,首次容許業主把整幢工廈改裝作過渡房屋。有活化工廈經驗的建築設計師何周禮認為,活化工廈至少要跨過「七座大山」,過渡房屋亦不一定是次一等的居住環境。他建議政府適度放寬工廈改建要求,例如放寬樓面補償安排、住宅單位9米採光限制等,鼓勵引入「開天井」、設空中環保露台等設計,用盡工廈樓面而毋須間成不透光的「黑房」,讓香港人可以「住好啲」,若透過跨部門專責委員會處理,最快三年半有單位供應。/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何周禮曾成功將黃竹坑一幢舊工廈,改建為摩登商廈暨多個非牟利機構活動中心,項目更獲多個國際及本地獎項。他接受訪問時稱,樂見政府重啟工廈活化,相信有助釋放更多居住空間。對於有意見關注工廈改建過渡屋會犧牲居住環境,他認為工廈改建有不少限制,但過渡屋的設計須以人為本,打造宜居生活環境。

  何周禮指出,大部分七十、八十年代落成的工廈,樓面深度逾30米,但《建築物條例》規定住宅單位在9米範圍內要有窗戶採光及通風,即工廈的中間部分難以改建住宅,故建議可在大廈中央開鑿天井,加強整幢大廈的通風及採光,「雖然修訂《建築物條例》就可以允許黑房的存在,但香港人不應該要住黑房。」

  他說,開鑿天井並非複雜工程,不會延長施工期及影響樓宇結構,但會令項目的可用樓面減少,建議政府允許業主加建樓層,彌補損失樓面,增加業主參與改建的誘因。他又說,工廈的負荷設計一般較住宅大,加建樓層不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

何周禮又建議放寬居住地方距離窗口9米、住宅單位必須有廚房等限制,以增加改建的彈性。他構思的過渡屋單位,可以在向街位置增建環保露台,方便住戶晾曬衣物,廚房及廁所可建於入口旁。部分受惠對象主要是年輕人的過渡屋項目,則可考慮設共享廚房,以騰出更多單位內的生活空間。

  成功活化要跨「七大山」

  另外,何周禮形容,活化工廈至少要跨過「七座大山」,涉及地政總署、屋宇署、運輸署等多個部門、不同條例,黃竹坑工廈活化便曾因運輸署要求新增逾百個車位,業主一度想放棄活化。

  他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專責委員會處理申請,協調部門靈活處理規例,取消僵化規定,允許將更多空間改建住宅或公共用途。他估計工廈改建過渡屋,由設計到落成,最快三年半便有單位供應,只要政府願意適度放寬限制,相信不少良心業主樂於參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