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政府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房屋協會昨日宣布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詳情,20個屋苑共1.3萬個合資格單位的業主,可申請分租單位給已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的家庭,非長者單身輪候公屋客也可申請共住。多名立法會議員質疑計劃杯水車薪,而且存在「相見好、同住難」問題,建議當局優化計劃,包括考慮放寬「共住共用」規定、為租戶提供租金津貼等。地產代理指計劃條件「太辣」,料參與業主人數不多。/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文) 麥潤田(圖)
業主須保留一睡房自住
「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是房協繼漁光村後,推出的第二個「暫租住屋」計劃,配合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建議,以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今次分租計劃涵蓋21個住宅發售計劃及夾心階層住屋計劃項目,包括北角健康村、黃大仙啟德花園等共20個屋苑。
有興趣分租的業主,即日起可向房協申請,但單位須有至少兩間睡房,業主須保留一間睡房自住。分租租約為期兩年,由房協擬定,租金由業主與租戶自行商議。(詳見表)
據了解,1.3萬個合資格單位中,將軍澳茵怡花園數量最多,有1500多個;荃灣寶石大廈、黃大仙啟德花園則佔比率最多,95%單位未補價。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稱,難以估計參與業主數量,相信租金釐定不會高於市場水平,半年後檢討。
立法會多個政黨歡迎計劃,但認為可改善。民建聯柯創盛擔心「同住難」問題,建議「共住共用」形式外,容許業主出租整個單位;租金若與市值相若,不吸引租戶,若設限制則難吸引業主,他建議當局提供租金津貼。工聯會麥美娟建議設租金標準,預計可供應單位有限,要求政府善用閒置地及設基金,興建過渡性房屋。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估計,參與業主不太多,未必大幅增加住屋供應,政府應多管齊下,包括提高新界發展用地容積率、研究各類過渡性房屋等。
地產代理:租金收入欠吸引
公屋聯會支持計劃,認為有助改善基層住屋環境,在劏房以外提供多一個選擇,但認為房協應增加租客續租權保障、設租金增幅水平,減低租賃者輪候上樓期間額外的搬遷成本或負擔。不過,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質疑,計劃忽略不同家庭共住的生活摩擦,預計「小則有口角,隨時有血案發生。」
地產代理普遍看淡,認為分租睡房的租金收入欠吸引。美聯物業首席聯席區域經理余迅力(城市花園分行)形容,計劃條件「太辣」,對業主吸引力不大。他舉例,北角一個套房平均月租約6500元,料房協分租計劃下的租金較市價低,「有幾多人為三幾千同陌生人共住?」香港置業首席分區董事黃民熹(譽港灣分行)稱,黃大仙一帶生活配套便利,若啟德花園分租會有一定吸引力,但預料共住要求會嚇怕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