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師」以外 狀元應作多元選擇/沙鷗

時間:2018-07-12 03:16:20來源:

  「狀元」是中國科舉文化的產物,唐朝以來產生五百多名狀元。時至今日,「狀元」在華人地區依然備受推崇。香港公開試,無論早年的小學會考、十年前的會考或七年前的高考,考第一的一律冠以「狀元」之名,以至有八優、十優以至十幾星狀元。

  看起來,狀元是最棒的、頂呱呱的,舊制高考更有預科院校獲冠以「A工廠」之稱。不過,細看近二十年的公開試狀元,大半選擇做醫生,去年更是六個狀元全想行醫,其餘則是律師、讀環球商業,是否太乏味了?這當然與出路有保證相關,但人生幾十年,新學制推行也十年了,為什麼狀元的選擇幾乎不離四師(醫生、律師、會計、工程)這個主流選擇。這對狀元的出路和社會人才流動,利多還是利淡呢?

  值得注意的,本港每年出現十幾個公開試狀元,但令人記得名字的似乎不多,誇張說第二天就不知道他或她姓甚名誰,或有什麼故事了。若干年後成就斐然的好像也是少數。據說,有些狀元拿了豐厚獎學金,上了著名大學後,就潛水了,就逍遙了,光環,也不再了。

  嚴格來說,狀元是學術精英,正因為是學術精英,他們當然更有條件去作多元的選擇,為自己和社會創造不一樣的成就,而不是純粹滿足於功利化社會你追我逐的名牌、名校、名人的循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