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原址換地保鰂魚涌海濱長廊

時間:2018-07-06 03:16:22來源:

  「閘斷」港島海濱長廊的鰂魚涌工廈項目煞停!發展局計劃透過原址換地,提出用原址逾三倍面積用地,換取業權人修訂發展方案,將興建25層高工廈改為發展消閒及旅遊中心,樓宇高度需顯著降低,確保港島海濱長廊暢通無阻,兼享10米闊海濱長廊,讓公眾可瀕海散步,業權人需繳付十足市值補地價。海濱事務委員會歡迎原址換地建議,形容是「三贏方案」。測量師稱,在海濱原址換地,十足市值補價金額料會「補得好甘」。\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梁少儀(文) 林少權(圖)

  海裕街臨海用地業權人去年動工興建25層高工廈,惹起公眾關注,擔心工廈落成後,「閘斷」原應貫通港島東西的海濱長廊。發展局昨宣布,因應公眾不希望海濱建工廈,政府會待城規會批准後,徵求行政會議同意,與土地業權人原址換地。

  業權人最新方案建議,在海濱一幅長形土地興建數幢主要作零售、酒店、消閒及辦公室用途建築物,打造消閒及旅遊中心,確保有10米闊海濱長廊供公眾享用。建築物高度較原擬建工廈的25層顯著降低,總樓面面積為37155平方米(約40萬平方呎),與工廈原獲准的37161平方米相若。

  新方案除業權人原有土地外,還需額外政府用地。初步估計,業權人把兩幅共2477平方米的土地交予政府,政府把8532平方米土地批予業權人。業權人需就新方案取得城規會規劃許可,繳付十足市值補地價。業權人稍後將詳細計劃諮詢區議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

  海濱委會讚「三贏」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認為,今次原址換地是平衡與妥協,從海濱規劃角度,他歡迎政府決定,為社會守護海濱長廊,避免出現25層高建築物,公眾可享連綿不斷的海濱。他稱海濱會從不反對在海濱有建築物,但須符合海濱規劃指引,建築物用途應符合海濱環境。被問到會否「開先例」,他稱暫未見到海濱會有其他同類個案。

  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副會長、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何文堯形容是三贏方案,政府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尋求與業權人雙方都接受的方案。業權人換地後地皮面積增加,用途由工業變商業,價值提升,但總建築面積不變,補回十足地價,政府「無蝕底」,而公眾的海濱不會被工廈截斷。雖然交換地皮可能由於非公開競投,地價或受影響,但他相信地政總署會審慎評估補價。

  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義務司庫溫偉明稱,涉事用地由工廈轉為零售及消閒,料補價金額會「補得好甘」。他認為理論上政府不會因此減少收入,因為無論補地價或賣地,地政總署及發展商都會參考市值地價。

  謝偉銓:新建築料僅八層高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稱,歡迎達成換地協議,改善海濱暢通,估計新方案建築物降為八層樓高。

  涉事用地於2003年改劃為「文化及/或商業、消閒及與旅遊有關用途」及「休憩用地」,但屋宇署在2001年已批出該工廈的建築圖則,令該兩幅地皮的工廈發展被判定為不受改劃影響,仍可維持原本的工業用途規劃。屋宇署於2017年5月同意申請人展開工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