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廣東近日正式公布實施《廣東省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搶佔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先機。圖為一款載人飛行器在廣州空中飛行。\受訪者供圖;右圖:低空經濟的關鍵在於「用起來」。圖為人們在參觀和體驗低空飛行器。\中新社
國家發改委24日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出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同日,廣東率先行動,正式公布並即日實施《廣東省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建議的戰略布局,搶佔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先機,為區域產業升級按下「加速鍵」。
《措施》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規則,並研究大灣區跨境無人機物流配送。業內人士指,新政打破了大灣區空域標準不一樣的航線「壁壘」,未來香港地區的無人機進入大灣區其他城市將更加順暢。\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措施》共16條,當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三年,適用於所有在粵從事低空經濟相關業務的企業及機構。文件提出,將充分發揮廣東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配套齊全、市場機制完備等優勢,打造全國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高地。數據顯示,廣東低空經濟已邁入千億規模,相關企業超1.5萬家,佔全國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的30%以上,居全國第一。
探索交規 發展跨境無人機物流
新政對廣州、深圳、珠海三城的關注度最高,目前廣東低空經濟產業園亦主要集中布局於三地。其中,深圳作為「無人機之都」,已建成10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及2個特色園區,集聚相關企業約1900家;廣州着力打造研發製造與全周期服務體系,黃埔低空經濟產業園已引入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50餘家上下游企業;珠海憑藉蓮洲機場通航基礎,正以斗門為核心規劃約1000畝低空經濟產業園。
低空經濟從「飛起來」到「用起來」,應用場景是關鍵。《措施》支持廣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規則和大灣區跨境無人機物流配送。
「這兩項探索打破了過往大灣區低空經濟航線的種種壁壘,不但帶動了大灣區航線的拓展,也讓粵港在低空經濟上的合作更順暢。」廣州市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產業協會副會長、廣汽高域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蘇慶鵬對《大公報》形容稱,這好比為低空經濟制定了「交通規則」。「過去大灣區各地的空域標準不一樣,現在統一了規則,三地航線可以順暢銜接。」他指,對香港企業來說,這項變化尤其重要。「規則一清晰,他們就能明確跨境飛行的技術要求和審批流程。未來,香港的低空無人機若要飛到深圳、珠海,不用再層層申請臨時批文,效率會快得多。」
港深統一監管 運輸成本少六成
「尤其是對跨境無人機物流探索,更是打通了深港在低空經濟合作的關鍵堵點。」蘇慶鵬表示,香港已設立低空監管沙盒,深圳也在測試跨境無人機通關模式。
他相信在政策推動下,兩地有望統一監管標準,例如採用加密芯片追蹤貨物。他引述行業數據稱,若設立無人機專用通道,僅需三條航線、五個起降點,就能支撐每日約5000架次飛行,運輸高附加值貨物的成本可減少約60%。這些探索將為大灣區建立「規則互認、設施互聯」的合作框架打下基礎。以深圳為例,深港兩地已在航路規劃、應急管理等六個領域實現標準互認,預計2026年全面接軌。「到時候香港和大灣區內地企業合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雙方自然更有動力共同開拓新航線、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