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統產業升級直接關乎民生品質。圖為16日,工人在江蘇徐州一家企業車間內工作。/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不應盲目追求「黑燈工廠」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張赤東認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政策工具組合,而政策之間的協同與過渡更需要系統化設計。許多傳統企業只需在現有體系中加入自動化設備和智能系統,就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數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從機械生產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的漸進過程。盲目追求「黑燈工廠」這樣的高端智能化,並不適用於每個行業,更不應該成為地方政府追求的KPI。
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保證普通人的就業是必須正視的問題。張赤東認為,未來產業可能減少就業,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穩定就業容量。更重要的是,傳統產業升級直接關乎民生品質,食品更安全、衣物更舒適、居住更健康,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幸福感的提升」比未來產業帶來的尖端技術更貼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