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民營經濟促進法的保駕護航讓民企能挺直腰桿投身創科。圖為第八屆數字峰會現場,機器狗表演全場矚目。\中新社
中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於4月30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被表決通過。多位民企人士受訪表示,該法將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保駕護航,讓民企能挺直腰桿投身創科。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該法作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多項規定。商湯科技董事長徐立表示,該法更加明確了科技企業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力軍的使命與擔當。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民營經濟促進法自今年5月20日起施行。全文共9章78條,聚焦企業核心關切,在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規定。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及時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對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穩定市場情緒等將起到積極作用。該法着力健全、完善民營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機制,對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作出規定,增強了民企發展動力和信心。
從「精準施策」上升為「剛性保障」
觀察到「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首次被寫入法律,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認為,這意味着對民營經濟的關心愛護,已從政策層面的「精準施策」上升為制度層面的「剛性保障」,讓企業家們真切感受到「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深刻認同。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指出,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有利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商湯科技:推動AI技術融入實體經濟
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該法作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多項規定。商湯科技董事長徐立表示,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心,也更加明確了科技企業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力軍的使命與擔當。企業將不斷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實體經濟與社會民生。
「立法既是保障,也是鞭策。」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表示,該法的出台為民企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將激發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熱情。作為民營企業家,自身將更加主動地加強合規經營,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企業高質量發展回饋法治環境的優化。
「外部風浪越大,越需要齊心協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通過制度創新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舉措,有助於引導民企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在應對外部挑戰中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