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機遇香港」採訪團25日走入香港特區政府總部,訪問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萬霜靈攝;下圖:數碼港AI生成動畫公司中影年年技術總監張旭與公司的AI產品。\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萬霜靈攝
中宣部「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23日在深圳啟動,百餘位中央和粵港澳媒體記者將實地參觀粵港澳大灣區知名企業、高校智庫、科研機構等,採訪各界人士,展現大灣區發展成就。在25日的「機遇香港」採訪活動期間,記者們走訪了特區政府總部、數碼港、金管局、國泰貨運站等地。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特區政府總部接受採訪團訪問。他在回應「關稅戰」「科技戰」等相關提問時強調,香港要緊密對接國家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投放創科資源。他並透露,政府近年針對航天科技有了更專項的投入,希望強化香港於國家重大工程的參與度。/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吳健怡
孫東表示,過去兩年多以來,特區政府大力引進海內外創科重點企業,僅廣東而言,就已經引進了華大智造、普度機器人、優必選科技等。
孫東提到,較早前他與行政長官李家超赴杭州訪問,在行程期間與包括「杭州六小龍」在內的多家優秀企業接觸,行政長官已向這些企業發出邀請,創科局會進一步落實和跟進。
以背靠祖國應對外國「科技戰」
他表示,希望這些企業都能來到香港,因為香港除了是「超級聯繫人」以外,也是「超級增值人」,希望可以利用好香港的優勢,幫助這些內地企業藉香港走出去,也希望更多海外企業來到香港,藉香港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內地的廣大市場。
他另外也提到,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基本「骨架」已經形成,尤其在三大園區上,除了數碼港和科技園以外,北邊的「大河套」也是一大重心,其中就包含了河套香港園區及新田科技城。對於備受關注的「搶人才」議題,他指出,將香港打造為匯聚國際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是一個重要任務,並表示香港會進一步加強吸引國際人才的力度。
而就「關稅戰」「科技戰」等問題,孫東指出,其實「科技戰」早已開打,早在兩年前,個別國家已經明確對香港科技界提出了一些不友好的政策。「香港在這方面的策略也十分簡單,就是緊密對接國家的發展戰略。」孫東指出,香港要充分利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做大做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並指出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他強調了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中的三個要點:一、強調上中下游協同發展;二、利用好國際化的優勢;三、增強新型工業化的韌性。他鼓勵企業採購商品和推出市場的時候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要採取多元化的策略,並指出香港企業多年來一直遵循此策略。
強化香港對國家重大工程參與度
他同時指出,香港要強化自身的研發能力,進一步投放創科資源。此外,香港要加強創科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從而將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做好。
他隨後引用了「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來形容香港的應對態度。
就港澳載荷專家最快會在2026年執行飛行任務的消息,孫東說,非常期待港澳載荷專家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升上太空,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實際上,近年來特區政府針對航天科技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更加專項的投入,主要是希望能夠強化香港對於國家一些重大工程的參與度,並做出更多貢獻。」
他提到,去年剛剛成立了一個新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就是針對嫦娥8號月球探測機器人進行研究等。另外,創新科技局去年也針對航天科技專題,專門資助了一批大學的研發項目等等。
孫東希望,在未來,在這方面,香港能夠利用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