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李興龍創辦的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2019年LT中國物流技術獎創新產品獎。右圖:李興龍在介紹真機智能配送機器人。
8年前,香港青年李興龍來京「北漂」創業,其創立的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無人駕駛配送車的研發,將前沿科技落地應用,為身邊人造福;後來他和團隊又成功研發3款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大顯身手,讓中國智造助力冬奧舞台。
而今,李興龍正在繼續開啟科技的航程,他目標堅定,希望自己仍舊是擁抱創新科技領域,關注人形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賽道。談起新時代獅子山精神,他認為既要繼承前輩勤奮打拚、自強不息,亦鼓勵港澳青年踐行融入國家的發展,實現個人夢想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具體而言,發揮專業所長,通過網絡信息的發展把各行各業的優質資源快速鏈接,「以前更多的是單打獨鬥,現在講究打『團隊戰』,進行大膽創新。」\大公報記者 孫志、任芳頡北京報道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興龍選擇北上內地發展,亦是緊抓時代機遇,更是對夢想的堅持。早在2007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專業就讀本科時,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內地實習。後來赴英國倫敦帝國理工攻讀了創新企業管理碩士。畢業後,李興龍加入美國一家芯片公司,又先後在香港、深圳、上海、美國達拉斯工作。
內地網購產業發展風起雲湧,為李興龍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早些年來內地時,快遞三輪車和堆積如山的貨物令我印象深刻,快遞業最後一公里配送的人力成本可能是前一千公里的好幾倍。如何解決這個市場痛點,成為我創業的一個動力。」2016年,李興龍與前阿里巴巴項目技術負責人聯合創業,成立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研發無人駕駛配送車。
「我們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家做物流配送的無人配送機器人的公司。」憶起初來北京的經歷,李興龍講述道,當時兜裏只有10萬元。花了大半年時間,終於把第一台機器人做了出來,幸而在一年半內就獲得了3次融資。
人才政策 優惠多多
「剛來北京時我還猶豫了一下,沒有內地身份證能否享受到當地的人才政策?諮詢後發現這是個普惠政策,只要符合條件,不管你是哪裏的身份證都能申請到相關福利。」提及北京的人才優惠政策,李興龍欣喜地說,自己可以享受到和內地居民幾乎無差別的待遇,各種創業福利政策都可以申請。
他感念創業初期來自各方面的政策扶持,特別是「首都科技創新券」──一項為小微科技型企業提供實驗室等科研平台資源的扶持政策,政府補貼七成的成本,讓公司走過了最艱難的開始。創業初期還入選中關村雛鷹人才計劃,獲得了現金補貼。「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分擔了初創階段打造樣機、招聘員工的投入。」後來,團隊逐漸發展壯大,由最初的兩人,發展到30多人,核心骨幹由國外著名大學和國內雙一流院校的優秀畢業生組成。
創新惠民 貼近生活
疫情期間,李興龍團隊研發的機器人們又被賦予了新本領,真機智能有「小黃馬」無人配送機器人、「青翼蝠」巡控機器人、「青道夫」清潔機器人3款移動機器人設備投入抗疫一線,他們還為中關村智造大街捐贈了兩台機器人。李興龍研發的機器人「小白」,也助力了北京冬奧會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移動機器人配送成本僅為人力配送的四分之一,這一技術能賦能行業,改善民眾生活。」李興龍表示,科技產品一定要落地、惠民,滿足老百姓的真實需求,做出一些對社會帶來價值的事情。
搭上內地飛速發展的列車,李興龍的機器人夢逐漸成為現實,企業發展蒸蒸日上,客戶涵蓋外賣公司、校園、企業園區、住宅小區等,業務還拓展到了海外,服務全球50多位客戶。「自己一直追尋夢想,就是想讓中國智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李興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