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電商黃牛/「現在想想,每一單都在坑消費者」

時間:2025-03-16 05:02:26來源:大公报

  圖:茅台酒等商品往往也被黃牛用於炒賣。

  隨着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商平台為了吸引用戶,推出了琳琅滿目的補貼活動。然而,這些看似惠民的政策卻催生了一群特殊的兼職黃牛。他們利用人海戰術搶購補貼商品或票務,再轉手倒賣牟利。記者潛伏在黃牛群裏發現,一些人將其視為賺外快的「捷徑」,卻糊裏糊塗地成為了違法分子。

  陳熙傑(化名)是南方一座三線城市的普通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他覺得單調而拮据,尤其是每個月底信用卡賬單寄來時,他總會盯着餘額發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招募「兼職助手」,任務簡單: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註冊賬號,搶購限時補貼商品,再將商品或賬號交給「上線」,就能賺取幾十到上百元不等的「勞務費」。「這不就是動動手指的事嗎?又不偷不搶,能有什麼問題?」陳熙傑起初這樣安慰自己。

  第一次嘗試後,陳熙傑賺了80元,相當於他一天的伙食費。嘗到甜頭後,他開始頻繁接單,甚至拉了幾個朋友一起入夥。然而,隨着任務量的增加,陳熙傑發現自己搶購的商品被轉手高價賣出。陳熙傑的內心開始矛盾。他並非沒有道德底線,也曾在學校裏學過「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可面對現實的誘惑,他一次次說服自己:「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大家都在做,我不做別人也會做。」於是,他一邊自我安慰,一邊繼續接單。從最初的幾單到後來的幾十單,他的手速越來越快,收入也越來越多,但內心的不安卻如影隨形。

  不難發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和兼職,實則是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遊走。陳熙傑開始意識到:「一開始覺得自己沒幹什麼大事,可現在想想,每一單都在幫黃牛佔便宜、坑消費者,我自己也成了幫兇。」如今,他決定徹底退出這個圈子,雖然損失了外快,但他覺得自己至少還能睡個安穩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