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攝
經濟大省如何挑大樑?內地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給出的答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廣東要結合實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當先鋒,把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好、建設強。他現場首次透露,新能源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廣東第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開放團組會議上,廣東多次提及「港澳」,表示將與港澳加大聯合科研攻關,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去年經濟總量達14.5萬億元。\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郭若溪北京報道
新能源成全省第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這是一個智能讀碼器,它的性能和價格主要取決於接受人工智能訓練的強度和進度,賣2000塊錢一個的是它,賣2萬塊錢一個的也是它。」在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主席陳志列在分享時,還掏出了一個方形的「黑科技」讀碼器。
AI加持 產品身價漲10倍
陳志列說,一個產品,經過AI訓練後,身價漲了10倍。「在今天的廣東,帶人工智能的工業產品正在為廣東的GDP、稅收和高端就業作貢獻。」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版圖,這是廣東擁抱科技浪潮、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緊緊抓住,主動作為,爭取百尺竿頭再邁大步。」黃坤明表示,廣東產業規模大、體系全,擁有製造業全部31個大的門類。他最新披露,2024年新能源產業成為廣東第9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對於廣東下一步發展方向,黃坤明表示,廣東將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切實抓好「融合發展」「互促雙強」「開放協同」「政策優化」等工作,加快建設具有廣東特點、廣東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團組開放會議上,「港澳」「大灣區」等話題被多次提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去年經濟總量達1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8年增加3.7萬億元。橫琴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平台,15年來GDP從2.85億元大幅增長到538億元、年均增長27.4%,澳資企業數量增長超400倍,「四新」產業增加值佔比達59.4%。
續建聯合實驗室 匯粵港澳英才
對於大灣區的建設,王偉中表示,廣東將大灣區加快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他指出,將加大三地聯合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港澳有多所全球的知名高校,科研實力很強,廣東的高校數量和在校人數在全國也位居前列。」王偉中說,目前港澳高校在廣東已建成了9家新型研發機構,三地合作共建了31個聯合實驗室,企業間的合作更是密切。他透露,今年將新建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繼續面向港澳開放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大力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強化筑巢引鳳、以才引才、為才搭台。
此外,廣東今年還將繼續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圍繞人員往來、車輛通行、資金流動、數據流通、政務服務等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王偉中表示,今年已將「港資港仲裁」「澳資澳仲裁」拓展至大灣區內地九市。他還透露新皇崗口岸計劃今年底全面建成,橫琴口岸正推動實行「免刷證」無感快捷通關,「相信會為大家帶來更好通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