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之後,又迎來一個科技圈的不眠之夜。」6日凌晨,不少科技愛好者徹夜未眠,等待着中國AI初創公司Monica推出的通用智能體產品Manus的內測邀請碼。在社交媒體上,用戶瘋狂求碼,二手平台上甚至出現大量高達數萬元的交易標價。這場「狂歡」背後,不僅折射出AI技術的顛覆性潛力,更揭示了谷歌、微軟、騰訊、阿里等巨頭早已布局的智能體賽道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Manus的走紅並非偶然,它是智能體技術商業化浪潮興起的典型代表。自2024年末始,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加大這一領域的投入,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通過投資或自主研發方式進入賽道,百度則專注於企業級智能體解決方案,AI智能體逐步從概念走向產業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Manus邀請碼被炒作的現象凸顯了智能體推廣過程中的矛盾。一方面,邀請碼的稀缺性讓用戶產生了「特權感」,為產品營造出火熱的氛圍;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交易以及過度營銷的行為可能會破壞公平性,甚至掩蓋技術創新的核心價值。此前,Clubhouse等產品就因採用類似策略,雖一時火爆卻未能長久。事實證明,產品的最終用戶留存,還是要依靠產品本身的實用性。\大公報記者郭瀚林、蘇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