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國際格局/巧用香港優勢 大國博弈中貢獻力量

時間:2025-02-17 05:02:39來源:大公报

  圖:美企特斯拉在中國建造全球最大規模外商投資單體工廠。圖為去年10月,工人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內慶祝第300萬輛電動汽車下線。

  「香港已經成為美國重點施壓的對象,但雖有美國政客的極限施壓,美國能夠廢除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基本制度規則嗎?港幣聯繫匯率制度可能由美國單方面毀掉嗎?恐怕還不能。」賈康分析指,根據唯物史觀,生產力從根本上決定國家與國家間關係的處理,香港應充分利用其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基本盤大格局中的地位,發揮自身潛力和運用可騰挪空間,制約美方走極端政客的過分行為,為中美關係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他續指,在中美關係的複雜變遷中,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對華政策雖在表述上有所調整,但實質上的施壓並未減弱。特朗普第一任的極限施壓與拜登時期表面上某些趨於溫和跡象,其實都體現着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實質性壓制態度。然而,中美之間的貿易聯繫並未因此完全斷裂,只是有彈性地通過更多轉口等形式繼續維繫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基本格局。

  「總體的脫鈎斷鏈不可能實現」

  特朗普首次上台初期的強硬態度,雖然引發了一輪強烈的衝擊波,但隨後也出現了回調。因為現實經濟生活中,務實的經濟因素必然會制約美國政府的決策,使得中美之間的貿易聯繫在調整後得以延續。

  「與美蘇冷戰時期情況迥然不同,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繫更為緊密,雙方共享全球產業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使得總體的脫鈎斷鏈不可能實現。」賈康舉例說明,特斯拉在所謂貿易戰打響之後,卻出手在中國建造全球最大規模外商投資單體工廠,並由此實現其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扭虧為盈轉折點的案例,就是在商言商和生產力基本盤因素影響美國宏、微觀決策的具體體現。

  賈康強調,對於中美關係,我們應冷靜觀察、全面看待,努力爭取維繫鬥而不破的局面。在與美國新領導人的交流中,我們需要總結經驗,有理有利有節地應對。不必對美國政客每一句強硬言論都作出回應,以免落入其以政治作秀尋求國內輿論加分的陷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