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放飛3000隻和平鴿,祈求世界和平。\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7周年,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0周年,「12月13日」成為不能忘卻的共同記憶。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悼念30萬死難同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舉行國家公祭,就是要宣示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展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承先烈遺志,書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篇章的堅強決心。
出席國家公祭儀式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民生老人表示,希望「讓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這段歷史,讓這樣的事不再在任何地方發生,讓世界永久和平。\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李暢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南京落成。13日的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中外各界代表約8000人出席。公祭儀式於上午10時正式開始,全體人員奏唱國歌後,向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1分鐘。
堅定守護和平維護正義的追求
與此同時,淒厲的防空警報再次響徹南京上空,機動車停駛鳴笛,行人就地默哀。隨後,解放軍儀仗隊向死難同胞敬獻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要凝聚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的力量,發揚自信自立、改革創新的精神,堅定守護和平、維護正義的追求。
講話結束後,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中國國家游泳隊運動員、世界冠軍張雨霏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李慶國等6名代表撞響「和平大鐘」。現場放飛3000隻和平鴿,祈求世界和平。
出席國家公祭儀式的人員當中,包括部分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代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遇難同胞親屬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以及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中日韓宗教界代表等。其中,年逾九旬的劉民生老人是現場唯一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包括他在內,迄今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32人。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時,劉民生還只有3歲半,他的爸爸和很多青壯年一起被日軍抓走後,再也沒有回來。「聽說那些從難民區抓走的人,當時就被拖到下關江邊上,在中山碼頭被殺害了。」劉民生希望如今的人們能記住這段黑暗的歷史,將這一段歷史永遠地傳承下去,「讓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這段歷史,讓這樣的事情不再在任何地方發生,讓世界永久地和平。」
內地百所高校線上聯合公祭
除國家公祭儀式現場外,南京市17處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也舉行活動,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為抗戰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內地百所高校發起國家公祭日高校聯合倡議,學子們通過微信和微博,進行線上公祭,重溯設立國家公祭日的來龍去脈,回顧南京大屠殺這段慘痛的歷史,參與公祭日的悼念活動。
據報道,2016年,南京郵電大學和兄弟高校首次發起高校聯合公祭活動,南京有10多所高校參與,此後每年都有更多高校加入,今年參與公祭活動高校已逾百家。
1995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名單牆設立,被民間稱作「哭牆」,牆上共刻有10665個死難者姓名。13日下午,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宗教界代表在刻滿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姓名的「哭牆」前舉行國際和平法會,超度30萬死難亡靈。